部分房企大鳄逆市拿地 土地储备消化风险隐现

2012年03月27日 09:33   来源:经济参考报   
    随着调控政策的持续,楼市成交量继续下行,房企在土地市场的表现也开始显现两极分化。

    中国指数研究院26日公布监测数据显示,上周40个城市中有18个城市的楼市周均成交量同比下降,6个城市成交量降幅在50%以上。在土地市场,上周监测的20个主要城市共推出各类土地70宗,较前一周减少5宗,合计推出土地面积352万平方米,较前周增加22万平方米,其中武汉、沈阳和天津分别推出106万平方米、80万平方米和49万平方米,为推出量较多城市;上周共成交各类土地53宗,较前周减少7宗,成交土地面积合计174万平方米,较前周减少85万平方米。

    此外,数据显示上周监测的20个主要城市土地市场整体成交量表现出下降趋势,环比下跌33%。深圳、苏州等7个城市无土地推出,上海、广州等11个城市无土地成交。

    记者了解到,当前房地产企业拿地策略正出现分化现象。截至3月26日,在已公布年报的房地产企业中,一部分房企表示今年将谨慎拿地,现金为王;另外一部分企业则表示今年是拿地契机。从目前企业拿地的情况来看,保利、招商、恒大、绿地等企业频频现身土地市场,与其他略显保守的企业形成鲜明对比。

    3月21日,雅居乐2.7亿元在海南取得5幅地块。同日,保利地产以18.7亿元获得佛山新城地块,该地块为富力此前被收回的地王地块。另外,恒大3月12日在济南新增了7幅地块,这些地块均为底价出让。同样在上周,五矿置业有限公司在沈阳也获得一宗地块。

    国土资源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上海等地的土地出让金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而地方融资的偿债资金来源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随着今年地方债偿债高峰来临,地方政府试图通过下降土地出让门槛以促进土地成交。另外,2月份国土部要求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及时上报流拍、流标地块,这促使地方政府通过下调底价或者放宽条件来提高企业拿地积极性,降低了地块流拍率。

    “可以预计,未来土地价格还将继续走低,二季度将是地价达到低谷的时期,也是资金充足的房地产企业拿地的绝佳机会。”中国房产信息集团李莹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这些企业之所以选择逆势扩张,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库存消化周期控制合理,补充土地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此外也有企业自身资金状况良好的原因。

    但是,根据中国房产信息集团监测数据,房企2009年底至2011年的土地储备总量正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从土地储备的消化周期来看,至2012年2月底,56%的典型房企土地储备的消化周期都在10年以上,其中,尤以绿城、世茂、招商、恒大等表现明显。

    数据显示,2011年底,房企的土储消化周期普遍拉长,如绿城中国,其土地储备消化周期由2010年底的13年跃升为24年。进入2012年来,由于绿城的销售速度始终未有明显好转,其土储消化周期持续保持24年的高位以上。世茂、招商、保利、碧桂园及荣盛发展等房企,进入2012年后土地储备的消化周期均已达到近几年的高位。

    另据中原地产监测数据,截至2012年2月底,标杆房企在47个城市的在售项目库存量约为2466万平方米。在库存压力下,保利、招商、恒大、富力等房企已经陆续启动较大规模的降价促销活动。

    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以价换量已是当前趋势。2012年的市场调控政策虽然不太可能加码,但力度也不会松动,整体依然是现金为王的趋势。目前市场上获得认可的都是性价比高的降价项目,所以不论大小房企都需要以价换量。

(责任编辑:韩茜)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