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云南省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03月27日 13:34   来源:中国政府网   

   (点击查阅更多2003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03年1月10日 徐荣凯)

    各位代表,我代表第九届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一、第九届省人民政府工作的回顾

    1998年到2002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前进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云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省人民政府团结全省各族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省第六次、七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三大目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基本完成了本届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五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分别跃上2000亿元和400亿元的台阶,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粮食连年获得好收成,经济作物全面增长,粮经比例由78:22调整为70:30,畜牧业和乡镇企业发展较快。五大支柱产业建设步伐加快,特色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所有制结构和城乡结构有新的改善,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和城镇化水平分别提高了5个多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640亿元,是前五年的近两倍。争取到国债资金213亿元。建成了楚大、昆玉和大保等高速公路,全省公路通车里程增加、路网等级提高,高等级公路达到3278公里,高速公路达到757公里;广大和内昆铁路、迪庆和临沧机场、柴石滩和渔洞水库、宣威电厂五期和曲靖电厂,以及昆明至广州、昆明至重庆光缆等一批重大项目投入运营;大中型水库新增库容16亿立方米,有效改善了交通、水利、能源、通信以及市政设施等基础条件,明显缓解了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瓶颈”制约,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取得较大成绩的五年。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新一轮改革开始起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有250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9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3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力实施再就业工程,有19万多下岗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13万多人实现了再就业。政府机构改革迈出重大步伐,省政府工作部门减少11个,行政编制减少47.5%;全省各级政府机构减少988个,人员编制精简13%。顺利完成了保山和昭通的撤地设市。财税体制、住房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也取得了积极成果。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成功举办了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极大地提升了云南的开放度和知名度。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9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国内经济联合协作不断扩大,引进省外资金184亿元。

    过去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的五年。切实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基本完成了“七七”扶贫攻坚计划,并开始实施新世纪初头10年的《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五年累计解决了4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46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完成了丽江、武定、姚安、丘北等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遭受洪涝、干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排。高度重视解决城市贫困问题,城镇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39.7%和16.3%,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开始进入小康。

    过去的五年,是实施“科教兴滇”战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的五年。全面普及了六年制义务教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由24.8%提高到76.7%。高等院校实行了布局结构调整和管理体制、后勤社会化改革,连续四年扩大招生,在校生人数增长1.5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88%上升到8.64%。云南大学“211工程”一期圆满完成,二期已经启动。各类人才总量达到120万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7个百分点,科技进步水平在全国的排序提升了3个位次。深入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造和弘扬了“爱国爱乡、知难而上、团结奋斗、争创一流、敢为人先”的世博精神。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社会事业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过去的五年,是大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五年。努力控制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了2.31个千分点。水、土地、矿产等资源在开发中得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继续加强,自然保护区数量居全国各省区市之首,保护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比重达7.1%。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基本控制了水土流失恶化的趋势。在66个县开展了天然林保护,完成退耕还林431万亩,人工造林2370万亩,封山育林395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5个多百分点。关闭了一批污染环境、浪费资源、效益低下、存在安全隐患的小矿山和小企业,提高了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处理率。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滇池水体质量恶化的势头得到遏制,其他高原湖泊的水质总体趋于稳定和改善。

    过去的五年,是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保持稳定的五年。各级政府认真执行人大各项决议,接受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的监督,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听取社会各方面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民主、科学决策能力有新的提高。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公布地方性法规57件、废止5件,制定并公布省政府规章60件,清理、废止了119件省政府规章和48件政府规范性文件。“三五”普法任务全面完成,“四五”普法教育取得新成绩。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促进民族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切实维护了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全面完成了省、地、县、乡的勘界工作。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环境得到改善。严厉打击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惩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初步遏制了刑事案件持续上升的势头,实现了严打整治斗争目标;积极开展禁毒工作,扫除社会丑恶现象,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作坚决斗争,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

    刚刚过去的2002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本届政府工作的最后一年。省政府按照中共云南省委的部署,把扭转经济增幅持续走低的不利局面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团结干事,努力工作,全面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全年预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232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7%,第二产业增长9.8%,第三产业增长8.8%。加大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强化了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和科技推广,特色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和其他非农产业得到较快发展。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强化目标责任制,重点支持30户大型工业企业加快发展,工业增加值增长9.2%,改变了低速增长的局面。烟草产业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实现税利增长6.4%,为再创新辉煌奠定了基础。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重点项目进展良好,花卉、天然药物产值增长都在20%以上,昆明国际花卉交易中心建成并开始试运行。旅游业接待国内外游客5225万人次,总收入达到284亿元,云南旅游的知名度继续提高。矿业在主要产品价格下跌的情况下保持稳定增长,10种有色金属产量居全国前列。电力产业发展迅速,除基本满足省内需求外向广东送电3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818亿元,增长11.3%。小湾电站、安楚公路等如期开工,又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地方财政收入超过200亿元,增长7.2%。金融运行稳中趋好,存贷款分别比年初新增341亿元和245亿元。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2%和5%,住房、汽车、电脑、旅游、非义务教育等消费持续增长。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新一轮改革起步良好,在试点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工业行业整合取得积极进展。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对外开放取得新的成绩,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1.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引进省外资金45亿元。

    ———教育科技发展加快,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制定并启动实施了《云南省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工作取得新进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认真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6‰。新增建设用地11万亩,开发复垦耕地20万亩,实现了耕地补大于占。全面完成了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各150万亩的任务。以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和9条河道整治为重点的滇池治理工程顺利推进,洱海保护进一步加强,杞麓湖调蓄水工程正式开工,抚仙湖———星云湖综合治理工程前期工作进展良好。

    ———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有新的转变,为人民群众办成了一批好事、实事。政府运用法律手段和市场机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新的提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又减少了44项审批事项。以省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和下发的文件分别比上年减少18%和13%。各级政府领导深入基层,体察民情,集中民智,切实帮助群众解决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省政府实施的“民心工程”8件实事圆满完成:建设了500个温饱村和安居村;改造了90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解决了100多万人口的饮水困难,扶持18万农户兴建了沼气池;新增60多万农村人口用电;取消了一批不合法、不合理收费项目;食品安全基本得到保障;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贫困人口达56.8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确保了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发放。

    总结第九届省人民政府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有以下主要体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必须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中央精神与云南实际相结合,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展特色经济;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生机与活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在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保持较快发展,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同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加强各民族的团结,保持边疆稳定;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团结干事,努力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成绩来之不易。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结果;都是在中共云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省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全省各族人民团结拼搏、奋力开拓、努力进取的结果;是各族干部群众集体智慧和创造性劳动的结晶。在这里,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滇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云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劳动者素质偏低,仍然是制约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贫困面较大;国有企业缺乏活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竞争力较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引进外资和利用社会资金总量太小,投资环境亟待改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县域经济增长乏力,部分县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城乡劳动力就业渠道不多,就业形势严峻;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任务繁重,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仍很艰巨。政府自身工作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缺点和不足,主要是思想还不够解放,创新精神不足,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不多;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工作落实不够;少数干部以权谋私、腐化堕落,损害了政府形象,教训十分深刻。虽然去年扭转了多年经济增幅持续走低的局面,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但基础仍不牢固,与兄弟省区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振奋精神,树立信心,全力以赴做好各方面工作,让群众满意,让人民放心。二、对第十届省人民政府工作的建议

    各位代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我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新世纪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10年内将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云南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全面启动,把云南推到了我国对东南亚开放的前沿。我们要顺势而谋,善抓机遇,殚精竭虑,加快发展,依靠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不断开创云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领发展全局

    全面建设惠及全省各族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新世纪头20年我们务求必达的奋斗目标。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拟分三步走:到2005年,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各项任务,全省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消除贫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8000亿元以上,全省综合经济实力走在西部地区前列,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为实现这个宏伟而鼓舞人心的目标,我们要把加快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领发展全局,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只争朝夕的昂扬斗志,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力以赴谋发展。通过小康社会建设,持续不断地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使全省人民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提高经济外向度,与国外省外的合作交往更加活跃;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提高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使各族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高度重视经济协调发展,使城市和农村、内地和边境、坝区和山区实现共同富裕;全力保护和建设好云南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社会的文明发展,把云岭大地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境安宁、山川秀美、各族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新边疆。

    (二)以创新的思路加快经济发展

    投资对我省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要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进一步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上马一批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积极推动滇中调水、金沙江和澜沧江等流域水电开发、林浆纸一体化、矿产资源开发及加工、昆明国际新机场、通边达海主干线公路及铁路、水路综合运输网络等重大项目的建设。采取积极措施,更多地引导社会资金进入交通、水利、能源、电讯、城市公共设施等领域。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基本目标,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要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打牢农业基础,增加农业投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认真实施《云南农业发展纲要》,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结构调整,搞好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建设绿色和特色农产品商品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建成覆盖全省、连接国内外市场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发展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专业农产品市场,支持优势农产品进入省内外重点消费市场特别是主流超市。建立健全以农业技术推广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搞好直接面向农民的信息和科技服务。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鼓励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搞好订单农业,推进贸工农一体化。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

    充分发挥工业在我省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支柱产业培育力度,努力把云南建成全国最大的低危害烟草科研和生产基地、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基地、磷化工和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我国西南地区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信息产业基地。通过结构调整、品牌塑造、技术创新等多种途径,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对冶金、化工、制药、建材、煤炭、机械、盐化、制糖、制茶、橡胶等行业进行优化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20户年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集团,力争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集中力量打造云药品牌,奋斗五年,使医药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加快电力重大项目建设,使电力装机10年翻一番,20年达到3800万千瓦。全力推进工业科技进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武装骨干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强工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支持昆明等有条件的市地州发展快一些,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骨干和带动作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支持其他地区发掘潜力,各展优势,加快特色工业发展,以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

    大力提升旅游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充分发挥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作用,突出云南特色,不断推出国际性的旅游品牌,开发更多的特色旅游商品,提高旅游人均消费水平,促进旅游业向既富民又富财政的方向发展。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增强整体竞争实力,推动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转变。运用现代营销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提升商贸、仓储、交通运输和市政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房地产、休闲度假、娱乐、健身等面向居民消费的服务业,使其成为云南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强社区建设,扩大服务功能。

    把城镇建设与发展区域经济和推进工业化相结合,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是云南加速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是我省未来20年经济发展的亮点。城镇建设要坚持政府推动、规划引导、市场运作、规范管理、量力而行,不搞空壳楼城。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努力构建全省布局结构合理、产业支撑有力、区域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善、城市管理规范的城镇体系。支持昆明市加快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城市,推动曲靖、玉溪、大理、“个开蒙”、楚雄等向大城市发展,有条件的地州市府所在地逐步成长为中等城市,县城所在地建成各具特色的小城市或小城镇,并有重点地发展一批中心小城镇,力争使全省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2%以上。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

    (三)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各项改革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在产权制度改革上取得新突破。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确保三年改革目标如期实现。国有企业改革要与行业整合相结合,与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管理对企业进行重组相结合,通过重组、改造、培育壮大一批;有序退出,转让一批;破产、关闭,淘汰一批;退二进三,转产一批,调整我省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着力培育大集团、大企业,继续重点扶持30户大型工业企业、制药企业和骨干烟草企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管理机构和营运体系,实现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保值增值。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在所有制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云南经济的大发展;没有一大批民营企业的快速成长,云南经济就缺乏生机与活力。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同时,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巨大增长潜力。大胆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积极推行股份制,支持发展混合所有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尽快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资准入、金融支持、税费征收、土地使用、技术改造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创造一视同仁和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除国家明令限制的外,其它领域和行业都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依法保护个体私营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经过五年努力,使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经济的比重达到35%以上。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扩大覆盖面和提高保障水平上取得新突破。切实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问题,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强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继续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多种形式的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办法。

    深化投融资体制等各项改革,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上取得新突破。继续推进财政改革,广辟财源,增加财政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市场,逐步实现要素配置市场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应用型科研机构要尽快转制为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持续创新能力。

    (四)以崭新的姿态扩大对外开放

    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下大力气改善对外开放的软硬环境,创造云南开放、文明、诚信、友好的新形象。强化国际大通道建设,加快构建沟通东南亚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信息通道,全力促进泛亚铁路东线开工、中线立项和西线的前期准备工作,尽快形成与东盟国家便捷快速的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加快制定和修改完善地方涉外经济法规。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提高各项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建立规范的信用制度。加强文明礼貌教育和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都是形象大使、个个都为云南良好形象增光的氛围,共同优化全省投资环境。

    在继续扩大对欧、美、日、澳等发达国家开放的同时,把开放的重点放到东南亚和南亚。要充分发挥云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优良服务为核心,优先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信息平台、贸易平台、金融平台、人才平台和公共事务机构的平台。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提高对外服务水平。进一步发展与东盟国家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友好合作与交流,搞好澜沧江、怒江、红河国内段的整治和生态保护。把昆交会办成中国面向东盟的进出口贸易盛会。争取在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上取得更多成效,积极推动中印缅孟地区经济合作。承办好2005年在昆明召开的第二届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领导人会议。

    对外与对内开放并举,“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争取更多的跨国公司和省外大企业到云南落户,通过引进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提升我省产业发展水平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在引资中的重要作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与周边国家、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合作,共同开拓市场。争取国家把对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经济合作项目更多地交由我省实施,不断扩大国际合作与技术、劳务输出。继续加强滇沪、滇浙、滇粤合作和省院、省校合作,不断推进西南六省区市七方的联合协作和南贵昆经济区建设,发展与各省区市的经济合作,争取在通道建设、资源开发、产业互补、旅游促销、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积极引进省外资金、技术、人才等进入我省,并引导其向资源条件好、产品开发潜力大的地区延伸,促进县域经济更快发展。

    (五)以务实的精神促进社会发展

    深入实施科教兴滇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力争在2005年前完成《云南省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各项任务,加大对高等院校的支持力度,促进云南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和决策咨询研究。认真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进一步扩大总量,提高素质,健全人才健康成长的良性机制,营造人才各展其能的良好社会环境。

    不断推进可持续发展。严格控制人口总量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努力使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进一步加强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尤其是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搞好重点高原湖泊环境整治,把云南建设成为全国生态环境最好的省份之一。

    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努力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关心城镇特困群众生活,认真解决好他们在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的困难。继续深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组织实施“千村扶贫开发行动计划”,扩大温饱村和安居工程建设规模,加大易地开发扶贫力度,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基本解决特困人口的脱贫问题。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办法,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社会不断进步。

    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加强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互助教育,提高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以“五个一”工程为重点。加速发展特色更加鲜明、精品不断涌现、效益显著提高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民族文化大省建设。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大力发展卫生、体育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承办好2007年全国残疾人运动会。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针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深入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积极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把各种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进一步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防范和减少犯罪。加强隐蔽战线斗争,维护国家安全。坚决打击和严密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活动,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加强禁毒斗争,为加快发展创造更加安定的社会环境。

    (六)以更高的要求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改善发展环境首先从政府自身做起。政府职能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该强化的要强化,该少管的要弱化,不该管的要转化。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理论和业务学习,提高素质和水平。从严治政,从政务实,勤政为民,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狠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歪风,强化服务意识,扎扎实实解决好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进一步搞好廉政建设。加强法纪教育,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严肃处理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严惩腐败分子。继续推进政务公开,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强化对政府部门和各级干部的权力约束,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三、2003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分重要的一年。我们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把力量聚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以更加务实的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力争第十届政府第一年的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省第七次党代会和省委七届三次全会部署,把加快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全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等各项改革,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快工业发展,积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扩大开放,切实做好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各项工作,搞好扶贫攻坚,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团结干事,保持稳定,以优异的成绩创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开局。

    宏观调控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9%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5%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45‰以内。

    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要切实抓好以下10个方面的工作,力争在结构调整、工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固定资产投资、国有企业改革、吸收利用外资、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加快工业发展,促进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工业对我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巩固和发展去年工业经济较快增长的好势头,努力提高经济效益,降低亏损,确保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支持,优化整合冶金等10个行业资源,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建设一批市场前景好的工业项目,形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全省工业较快发展。今年是烟草行业再创新辉煌的第二年,烟草企业要继续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加大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力度,医药产业要保持25%以上的增长速度,绿色保健食品、生物化工等新兴产业要有较大发展,努力形成一批有影响的品牌和产品。加快已开工电站和电网建设,确保发电量有较大增长。鼓励冶金、有色、磷化工及建材等产业积极吸引国内外资金,走联合开发、矿电结合的路子,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进机床、电工等机械制造业优化结构、提高档次、开拓市场,实现稳步增长。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对行业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的技术改造给予重点支持,抓好云内动力、云铝股份等一批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力争完成更新改造投资120亿元。加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积极扶持地县工业和中小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优势资源的开发,突出特色,分类指导,各展优势,帮助、扶持各地州市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品加工业,努力壮大县域经济。

    (二)搞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结构调整要取得新进展。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思路,大力调整种植业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抓好冬季农业开发。建设一批优质烟叶、甘蔗、茶叶、花卉、蔬菜、水果、马铃薯等生产基地。继续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争取50个无公害食品、40个绿色食品通过认证。加快速生丰产用材林、经济林果、竹藤等特色商品林基地建设。把畜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大产业,加快牛羊、优质禽蛋生产和水产养殖,促进乳制品业产业化发展。

    积极扶持龙头企业。省重点扶持100户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帮助企业做强做大。各地也要扶持一批有资源优势、市场前景好、能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营造产业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民建立起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利益连动机制。

    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建设好50万亩高稳产农田。以实施“润滇工程”为重点,加快巧家炉房等5件中型水库建设,力争年内投入使用。争取新开工8件中型水库和陇川麻栗坝大型水库。确保已开工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按期完成,再新开工10件重点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抓好农业节水示范工程,大力发展山区“五小”水利。全面建设46个农村电气化县,启动小水电代燃料生态示范工程。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继续抓好重大农业科技措施的推广,扩大农业实用技术的覆盖面。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场)。完善农业科研、推广网络。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

    加快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发展农产品流通中介服务组织、营销队伍和行业协会,加强农村专业农产品市场建设,千方百计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快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建成省级网络平台及16个地州市二级平台,实施“信息入乡工程”。建立农产品流通的“绿色通道”,保证货畅其流。

    (三)努力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创造新的消费热点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重点抓好小湾电站、大朝山电站、曲靖电厂、昆明至石林公路、元江至磨黑公路、昆明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等建设,确保一批项目年内竣工。积极争取新开工滇东电厂、“西电东送”配套电网、文山机场以及思茅至小勐养、普洱渡至水富、锁龙寺至平远街、待补至新民公路,促成大理至丽江铁路年内开工。实施好县县通油路工程。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债资金,并加强项目的实施和督促、稽查力度,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管理,建立健全项目业主负责制和招投标制,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城市综合功能。

    认真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重点抓好溪洛渡、向家坝、糯扎渡、景洪电站和昆明国际机场迁建、泛亚(昆新)铁路、砚山至罗村口公路改造、引水进洱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做到开工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扩大投融资渠道,吸引外资和社会资金采取包括BOT、TOT和产权转让等各种不同方式参与建设,争取国家支持扩大股票、债券的发行规模,增强直接融资能力。

    创造新的消费热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住房、家庭轿车、电信、旅游、社区服务、非义务教育等重点领域的消费。全面放开住房二级市场,建立廉租房制度。增加个人消费信贷总量。积极引导商业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满足农村消费需求。

    (四)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深化各项改革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今年要重点抓好大集团的培育、行业整合、企业改制、关闭破产四个方面的工作,按照“理顺体制、激活机制、减轻负担、抓好技改、强化管理”的要求,实现提效降亏的目标。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要迈出重要步伐。行政部门要与直接管理或经营的企业全面脱钩。改革中一定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依法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保障职工基本生活。

    全面启动农村税费改革。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格执行各项配套政策,确保农民负担减轻、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和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加快乡镇企业的调整和改革,不断优化结构、创新机制,推动二次创业。

    积极推进财政改革。搞好预算管理、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项改革,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和改进预算外资金监管。抓好增收节支工作,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强化税收征管,严格依法治税。继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保工资发放、保机构运转、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重点支持农业、教育、科技的发展。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检查机制。严格财政支出管理,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事的风气,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行为。严格控制公务小汽车购买和一般性出国考察。严格控制机构和人员编制增长。进一步压减会议、节庆开支。加强对培训中心、疗养院、招待所和其他闲置国有资产的清理整合,提高经济效益。

    搞好流通体制改革。利用流通企业现有的仓储、运输设施,建设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积极推行连锁经营和网络化销售,在批发领域推进电子商务试点。继续抓好“清费、治乱、减负”工作,改善流通环境。深化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发挥供销合作社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

    在中央的部署下,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宏观管理、市场监管、社会保障和服务职能,实现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五)争取吸引外资取得重大突破,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要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扩大吸引外资的突破口来抓。下决心解决办事效率低下和服务态度差等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吃拿卡要”、推诿扯皮、顶着不办、延时误事的人和事,营造“讲法治、重信誉、高效率、低成本、好服务”的投资软环境。积极推进与跨国公司的项目合作,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到云南投资,力争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要比上年有较大增长。继续实施云南边境口岸重点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各类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中的窗口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积极组织好在昆明召开的中国昆明———东亚城市市长论坛、大湄公河经济合作第12次部长级会议、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第5次部长级会议。办好第11届昆交会。

    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实施多元化战略、科技兴贸战略和“走出去”战略,重点扶持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的省属外经贸企业,出口超过300万美元的地县外经贸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超过100万美元的生产企业、民营企业、科研院所和边贸企业以及高新技术出口企业。抓好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重点商品和有出口增长潜力的商品生产,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认真落实好生产企业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政策。国有外贸企业改革要迈出大的步伐。

    抓好旅游业的提质增效。进一步推动全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实施。加大对旅游市场的整治力度,加强旅游安全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推进全省旅游信息化、旅游厕所工程和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建设。着力培育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旅游线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品牌。继续做好“三江并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工作。搞好“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和建设,启动实施滇桂黔区域旅游合作项目。办好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和第4届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力争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超过55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超过300亿元。

    (六)全面实施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高度重视“两基”教育。进一步巩固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新增4个县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4个县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完成边境一线中小学校建设一期工程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继续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扩大优质高中覆盖面。省财政将增加基础教育专款,地方各级财政也要相应调整支出结构,依法增加义务教育的投入。争取各方支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视发展高等教育,做好统筹规划,积极探索新的模式,推动昆明大学园区和云南大学玉溪校区建设。进一步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加快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完善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制度。鼓励发展民办教育。

    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重点领域,精心选择并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品。搞好省院省校合作,努力推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高起点建设好高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科技信息网和金盾工程建设。启动云药现代化、绿色安全食品、花卉产业发展和矿产资源开发等重大科技专项。进一步推进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弘扬科学精神。

    (七)搞好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加快九大高原湖泊治理力度,确保流域内在建的6座和新建的2座污水处理厂基本完工。重点抓好昆明市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和入滇池河道综合治理及末端截污治污工程。加快实施杞麓湖调蓄水工程,启动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造工程,抓好异龙湖污染底泥疏浚。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加强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今年是我省实施退耕还林力度最大的一年,要切实落实“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及时把粮食、资金、种苗等补助兑现到农户,保质保量完成520万亩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任务。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继续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完成243万亩公益林建设任务。抓好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完成造林40万亩。加快农村能源建设,积极开展节柴改灶、沼气建设和太阳能推广工作。

    进一步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措施,努力保持耕地占补平衡。坚持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

    (八)认真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切实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保障

    努力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积极推广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引导人们转变择业观念,鼓励自主就业、弹性就业,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疏通城乡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建立健全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企业社区服务中心、再就业服务中心等社区服务网络。认真落实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面达到50%以上。高度重视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参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和实行社会化发放。充分发挥社区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服务功能,在有条件的中心城市设立劳动保障工作社区平台。力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56万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职工达到260万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职工达到195万人。继续抓好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改革,扩大覆盖面。

    认真抓好扶贫工作。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实行开发式扶贫,完成80万以上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继续做好中央机关、省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对口帮扶工作,切实搞好滇沪合作对口帮扶。按照“搬得出、稳得住”的原则,完成10万人的易地搬迁和劳务输出。

    妥善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高度重视和积极解决老红军、老复员军人、伤残军人、烈属等重点优抚对象和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以及农村“五保户”的实际困难,落实义务兵家属的优待政策,做好转业退伍军人的安置工作。妥善解决城市特殊困难家庭在住房、子女就学、医疗等方面的困难。切实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积极实施云南省《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做好残疾人工作。

    (九)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进一步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社会风气。切实抓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基层文化基本设施、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实施艺术精品工程、民族文化工程和千里边疆文化长廊二期工程,加快民族贫困地区文化馆(站)、图书馆建设。加强对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建设全省网络文化市场监控平台,打击音像市场盗版侵权活动,加强和规范网吧管理。加快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巩固全省通电村“村村通广播电视”成果。管好用好档案,充分发挥效益。重视发展卫生事业,抓好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和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启动云南省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再建设一批全民健身设施,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健身条件。提高体育竞技水平。进一步发挥好云南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的作用。做好老龄工作。重视防灾、救灾和减灾,加强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前期预报和防范,抓好灾区的恢复重建。做好丽江撤地设市工作。

    (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依法行政

    加强民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认真执行人大的各项决议决定,坚持重大事项定期向人大报告制度和定期征求人大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各级政府各项重大决策出台前要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专家学者的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工作。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强化社区管理,完善村民自治、居民自治制度和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认真落实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制度,保证人民行使广泛的民主权利。做好村级换届选举工作。

    推进法制建设,强化依法行政。各级政府要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做到依法、公正和文明执法。坚持和完善厅局长接待日制度,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把行政审批、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纳入法制化轨道,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搞好“四五”普法教育,提高公民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不断增强民族团结。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保证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做好侨务和对台工作。

    严格市场规范,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突出重点,加强对食品、药品、农资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安全的商品市场秩序整顿;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从严审核收费项目,整治“三乱”行为。进一步完善土地市场化运作机制。依法规范矿产、建筑市场及社会中介机构。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一把手”抓安全工作责任制,重点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和道路交通安全,防止重特大恶性事故,减少一般性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在城镇建立健全“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防控网络和工作体系。巩固“严打整治”斗争的成果,严厉打击和严密防范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认真处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

    各位代表!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要再办8件人民群众关心和迫切需要办理的实事:一是省继续安排财政扶贫资金1亿元,帮助解决500个特困村的温饱和安居问题。二是各级财政筹集5亿元,再完成80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改造。三是增加城镇就业岗位,帮助12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四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改造240所乡镇卫生院,建设500个边疆民族贫困村卫生室。五是从今年起把免除杂费、课本费、文具费“三免费”教育范围逐步扩大到116个边境乡镇以及7个人口在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和藏族地区。六是完成沼气池建设20万户、山区农村改灶5万户,推广太阳能热水器8万平方米。七是新增城乡用电人口60万人,解决和改善农村100万人的饮水困难。八是在学校、医院等单位和交通运输、电讯、治安等部门全面推行收费公示制度。对重大的价格调整实行听证制。

    各位代表!驻滇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指战员,在我省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抢险救灾、巩固边防和维护稳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搞好军政、军民团结和拥军优属工作,推进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进一步抓好国防动员和国防知识教育,加强民兵和预备役工作,巩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

    党的十六大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前程似锦,催人奋进。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按照中共云南省委的统一部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加快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黄楠)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