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借书证,也不需要押金,只需留下姓名电话,近万册图书供你免费借阅。“图书漂流站”活动近日在武汉启动,市民不用还书只需传递给下一位想读书的人即可。但武汉市图书馆有关负责人坦言,对于这些书能否漂下去他们不抱太大希望。
作为一项公益活动,“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就是把自己读过的书放到公共场所,供他人阅读,拾取人读罢后,再将书放回原处,继续传递。活动的宗旨是分享、信任、传播,放图书自由,给更多人提供阅读书籍的机会,传递文明,传递诚信,传递和谐。
武汉市图书馆此次举行的图书漂流活动,回漂时间为今年10月,最后一名读者,须自觉按时将图书送回漂流站或市图书馆。记者在现场看到,武汉市图书馆正门左侧“图书漂流站”两个展台前挤满了观众。据悉,目前城区共有10个“图书漂流站”,共有1万册各类图书。读者可以从展台上拿他们喜欢的书回去,只需要做简单的登记。
许多市民挑选了三四本图书拿回家。李宗洲是武汉一所小学的学生,他挑选了一本《童心童趣作文书》,他告诉记者,听图书馆阿姨介绍图书漂流的意义后,这本书看完后他会交给好朋友,让他们继续阅读。
武汉市图书馆青少年阅览室主任祝丽娅告诉记者,从2007年开始,武汉市图书馆每月都会举行一次“图书漂流”活动,每次有近200本书参加漂流。最初是出版社与图书馆合作,拿出最新出版的书籍,后来由于效果不好,就由武汉市图书馆挑选一部分书参与漂流。
祝丽娅说,这些参与漂流的图书,估计每年只有不到10本能够继续漂下去,多数可能“首漂”时就被一些读者私自收藏,变为了私有财产。
市民拿到书不还怎么办?武汉市图书馆馆长高军称,读书学习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活动主要靠市民自觉。他希望市民能看护图书,并及时传递。
武汉图书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图书漂流漂的是书,但拷问的是市民素质。这就跟武汉一些超市鸡蛋做活动一样,便宜个二三角,就会引来无数市民排队抢购,谁不愿意把好东西据为自有,更何况是书,放在家里总有用处。
这名工作人员说,虽然每次举行图书漂流活动时,都让领书者登记姓名、电话,但图书馆没去一一致电核实这些书的漂流情况,一方面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认为图书漂流靠市民自觉,如果一一核实追问这些书籍的下落,也违背了活动本意。
据记者了解,面对“图书漂流”漂不下去的尴尬局面,从去年开始,武汉市图书馆推出“积分换漂”活动,市民可以将家中不需要的旧书捐给图书馆,按照图书售价折合积分,然后兑换自己想要的图书。去年10月份“积分换漂”活动启动以来,每月200本换漂的书中,有50多本被换出去。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冯桂林表示,“图书漂流”这种活动非常好,既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又减少了借阅手续,大大方便了读者。但“回漂率”高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读者觉悟程度、自身修养的高低。
“这种"图书漂流"和商店的"顾客借伞"有点类似,在目前的社会发展条件下,"回漂率"低并不反常,等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这样的活动会更有意义。”冯桂林说,在社会诚信度和读者素质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时,组织者就应该考虑如何在制度管理上采取更为有效的手段,更加科学、人性化的监控措施。
(责任编辑:李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