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承包经营寺庙曝光 商业化运作让佛教名寺变味
包括丽江旅游、ST张家界、峨眉山A等多家上市公司在内,目前在A股上市的大部分拥有著名景区经营权的上市公司都为国资控股。然而,截至去年底拥有7家分公司和4家子公司的北京京西风光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为北京旅游)实际控制人却是自然人,更令人吃惊的是,在这家非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旗下,拥有潭柘寺、戒台寺等北京佛教名寺的承包经营权。
北京旅游在2011年年报中表示,该公司目前拥有的7家分公司分别为潭柘、戒台、灵山、妙峰山景区分公司和百花宾馆、门头沟区百货商场、百花出租汽车分公司。
不仅从收入上计划“细分市场和客户”,在投入上,佛教寺庙也已经与上市公司利益完全捆绑在一起,就在去年,“北京旅游”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5.37亿元,并拿出超过1.2亿元投资戒台寺景区和潭柘寺景区,进行创5A升级改造。
北京旅游年报显示,2011年其旅游服务收入达到1.636亿元,较上年增加9.51%,而去年其旅游服务成本支出为0.676亿元,旅游服务的毛利率达58.67%。
既黑游客又坑股民 旅游资源上市难言合理
在上述票价虚高、旅游景区变味等问题让游客大为不满的同时,坐拥利润的旅游行业上市公司也并没有向股东派发与利润增长同比例的红利。
数据显示,峨眉山A2011年度拟分红3527.82万元,丽江旅游拟分红2457万元,云南旅游拟分红1075万元,分别仅占实际可供股东分配利润的27%、19%和34%,这对中小股东来讲显得有些吝啬。
虽然未能让游客和投资者满意,但不少公司仍未忘记赚钱这个“第一要务”,仍然把追求效益最大化作为今年的主要目标。峨眉山A称,“公司今年计划实现游山门票购票人次27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9.8亿元,净利润达到1.6亿元。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一切以创造利润为最终目的……”
“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可持续性和完整的高层次规划,如果单纯为了追求利润吸引众多投机性资本进入这一行业,这不仅将影响到普通游客的利益,扭曲资本市场的配置作用,也会使我国旅游文化产业畸形发展。”清华大学新产业与新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凯昭研究员表示。
(责任编辑:韩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