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智潜说,过去由于信息不对称,民间借贷者的月利息一度高达3分或者是4分,登记服务中心的成立可推动民间借贷的阳光化,通过市场竞争,有效地降低借款的利息。
另一方面,由于以前民间借贷多为个人“私下协议”,一旦借款方没有能力还款,贷款方会非常被动。而由于民间借贷信用系统缺失,借款方往往还会继续借款,贷款方不得而知。
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表示,成立登记中心的目的,就是让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降低投资风险,“借贷双方可以见面谈利率、谈条件。入住的贷款服务公司则提供公证、担保以及法律等专业服务。”
激活民间资本
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只是崭露头角,隐藏在“地下”的民间资金其实早已蠢蠢欲动。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得到批复后,除了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还成立了民间资本管理中心;在为新增30家小额贷款公司寻找主发起人中,一改以往的审核制,实行市场化招标制;为了助阵“金改”,更是面向全国竞争性选聘108名金融人才。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温州的金融问题过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民间资本多,但投资渠道狭窄,资本的逐利性使得地下金融无序生长;二是温州中小企业众多,但融资渠道不畅;三是民间金融高利贷化严重,致使借贷企业不堪利息重负。
“温州问题是中国金融问题的一个缩影。”周德文说,“炒钱”之所以如此轰轰烈烈,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目前的金融体制与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即金融垄断和利率双轨制。这可以说是造就了温州民间炒钱现象的制度性温床。
“对于民间资本来说,本次‘金改’设计了不少投资途径。”张震宇说,让不同量级的资本,进入不同领域。
比如,对一般老百姓,政府拿出一些基础设施项目,让其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以债券股份形式进入。对于拥有50万元、100万元或200万元的群体,就可以进入产权交易市场;拥有千万元级别的资本,可以参与新型的金融公司;除了这些,手头有活钱,不管数额多少,都可以放到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阳光放贷。这样,民间资本可以堂堂正正地进入金融业,在金融业有了一席之地。民间金融有了合法身份,就不必灰色化生存。
期待的境外直投
据温州市官方估计,温州民间资本总量超6000亿元,且每年以14%速度增加。巨量民间资金长期在地下暗流涌动,除了集资借贷,习惯了“闯世界”的温州人早已通过各种渠道让资本出海创富。
温州金融改革实验区的成立,其中将“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这也意味着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将在温州成为现实。温州人不用再为了境外投资专门开设公司,也不用把手头资金悄悄托付给海外亲友,经过便捷的投资渠道就能直接投资到海外。
来自温州方面的数据显示,2011年,温州境外投资额5352.7万美元,外汇资金汇出2139.04万美元,人民币境外投资176.7万美元。据温州市商务局的统计,近几年前来温州推介的众多海外投资项目中,90%的项目都是面向中小企业或个人投资者。
“境外投资有市场、有需求。由于审批程序复杂,目前账面上看得到的境外投资金额,还仅仅是资本‘走出去’的冰山一角。”一位业内人士称。
事实上,个人境外直接投资曾于2011年初开始低调试水,使温州一度成为国内首个放开个人境外直投的城市,但是无果而终。此次实验区成立后再次上报国务院,目前的审批程序正在进行中。
根据温州方面此前公布的试点方案规定,凡是18周岁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拥有温州户籍,且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并取得因私护照的个人,都有资格提出境外直接投资申请。同时,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的年度总额不超过2亿美元、单次不超过300万美元。如果是多个投资者共同实施一项境外直接投资的,投资总额不超过等值1000万美元。
来自温州当地的一些声音认为,目前设定的投资额度并没有充分满足民资需求。温州民间投资促进协会会长黄伟健认为,投资额度“显然太少”。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过去资本变身“出海”是一种无奈,一旦出现波折,投资者的正当利益往往难以受到保护,“灰色地带”也给正当的外汇管理带来了隐患,投资额度设定应当加大尺度。
外界一项较为集中的担忧在于,投资便利化是否会带来巨额资本外流。一些研究者提出,放开境外直接投资一是可以减轻境内外汇储备较多的压力,但同时也应注意防范风险,尽管目前只是计划在温州开放境外直投,但是也有可能全国的资金都通过这个出口向境外进行直投,流向境外的数量可能比预想的要多。
有业内人士就讲到,“金改”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也将直接关系到最后的成败。
(责任编辑:韩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