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社区便利店忙变身 市民抱怨只求数量不求质量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郑州社区便利店忙变身 市民抱怨只求数量不求质量

2012年06月01日 11:37   来源:河南日报   


    七问社区便利店

    1.如何规划选址?

    规划选址是决定项目成败的第一步。选址不当,自然难以存活。

    郑州市商务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便利店的选址除了考虑市场,还得看当地是否有适宜建设的土地,此外,还要征得附近居民的同意。

    但事实上,征得居民同意的工作并不好做,很多时候,都是与小区的物业公司协商,但物业公司往往会从自身利益去考虑,而忽视了居民们的需求和意愿。

    2.是不是违章建筑?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因为“两店进社区”工程的特殊性,在限期完成的要求下,相关部门采取了先开“路条”建设,后补有关手续的方案,即规划部门会针对具体店面发一张函,相关单位便默认该建筑存在。“在赶工期的情况下,这原可理解,但现在的情况是,这么多临时建筑凭着‘路条’建成营业后,却不再补办手续,国土、规划、建设、城管、消防等诸多部门,只凭一张‘路条’便‘通关’了。”

    由此一来,对这些不具备相关手续的临时建筑如何定性,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蜜蜂张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对此也颇为头疼,下一步清查辖区内违章建筑时,有可能将其一并上报,由上级定夺。而市商务局市场处的同志坦言,当初能够为这些建筑争取到“路条”已属不易,若想让其完备手续,只怕更难。

    3.由谁建设?由谁收益?

    根据市商务局《郑州市社区便利店建设工作方案》(下简称《方案》),新建社区便利店采取三种建设模式:一是社区提供合适地点,由龙头企业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建设。二是由社区按照统一标准建设临时用房,租给龙头企业进行经营。三是由第三方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搭建,租给龙头企业经营。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采取的是后两种建设模式,且还要收取一定量的租金,无形中抬高了成本。

    此外,《方案》规定,每新建或改造一个社区便利店,给予投资建设方一次性资金补贴5000元,这些资金并未使经营者得到实惠,也无法惠及消费者。

    4.搭车扩建何时能拆除?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个别便利店搭车扩建,市民议论纷纷。市商务局市场处的同志对此表态,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办事处绝不应答应。因为对便利店核发的“路条”只有一张,明确了位置、面积,搭车建的店在“路条”之外,属于毫无争议的违章建筑,是一定会被拆的。

    5.改变用途该如何监管?

    上网搜索“郑州社区便利店”+“转让”,或“两店进社区”+“转让”的关键词,便会涌出大量信息。记者随机拨打了其中几个电话,对方大都表示早已转让,且对经营范围无限制。其中一家商铺中转网站的客服人员热情地介绍,她手里有很多相关信息,并称有政府补助,稳赚。

    在记者的实地走访中,对社区便利店改作他用、层层转包的情况也了解不少,如前文所述,大都引发了市民质疑。但该工程开展一年多以来,相关部门并未进行系统性的排查,整项工程的日常运营,似乎也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牵头的商务部门并没有与整项工作相匹配的监察机构和执法权限,而具体负责建设并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办事处、社区则往往会囿于利益而网开一面。

    6.具体分布在哪里?

    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他一直渴望附近能开家便利店,但却一直不知道附近有没有开店,最近的便利店距其有多远,直到一次散步才发现,小区后门附近已然开了一家店,且已营业个把月了。

    采访中,不少市民的感受和陈先生一样,听说政府建了很多便利店,但不知具体建在了哪里,“把便利店的具体位置公示出来,我们也知道该去哪儿买菜。”

    就连牵头负责该项工程的市商务局也不完全掌握。该局办公室的同志告诉记者,由于当初建设时是将任务层层分解,最终由办事处或社区负责建设,且实际操作过程中,规划、国土、城管等部门也会根据各自执法权限对具体位置作出调整,这就使市商务局只掌握了建设的数量,却并不完全掌握具体位置。

    这便又带来一个问题,牵头的部门不掌握具体位置,了解具体位置的部门又往往是利益相关方,这加大了整治违规经营的难度。

    7.是否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

    采访中,不少市民向记者抱怨,该工程建设上似乎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求速度不求落实,建好了店面就算完成任务,但究竟有没有正常运营,有没有闲置,有没有挪作他用,这么长的时间也未见核查。

    市商务局的同志坦言,去年一年时间建了两百多家店,工作量很大,能按时完成已属不易,目前该局还有其它工作要做,一直未腾出手进行复查,但近期将会着手此项工作。

    便利店何以实至名归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期,郑州市蔬菜流通体系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周末蔬菜直销市场,且取得了不错成绩,同时,第6次早餐工程也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相形之下,“两店进社区”工程似乎远不如一年前那样夺人眼球。

    但事实上,郑州市有关部门并未对此项工程放任不管,并一直在试图建立起长效机制,近期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大排查,明确便利店的经营范围。

    “其实,对于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我们应该抱着宽容的态度来看,更何况是这样一项遍布全市的民生工程。”一位热心市民建议,郑州市的社区便利店建设可参考外地经验,在上海,便利店发展得很不错,除了本地公司“好德”外,还有合资的“罗森”、“全家”、“7-11”等店,以连锁经营的模式,纯市场化运作,大大起到了便民的效果。此外,南京的“苏果”、苏州的“可的”等连锁便利店同样在各自城市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采访中,还有市民建议,蔬菜、早餐的销售应更多遵循市场规律,由市场自由调节,如果哪里买菜不方便,自然会有菜源填补,政府做好监管即可。“政府如果过度干预,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会事倍功半。”

    记者感言

    记者在连续两天的全城大探访中深切感受到,266家便利店,相较于全市星罗棋布的社区而言,仍显杯水车薪。故而目前这些便利店更应做到物尽其用。

    一项民生工程,除了有好的初衷,还要科学规划,详细论证,执行有力,监管到位,真正做到实至名归。希望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市民早日就近买到放心蔬菜,吃到放心早餐。

(责任编辑:李宏果)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