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阳新县农村义务教育补助金疑被“吃空饷”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湖北阳新县农村义务教育补助金疑被“吃空饷”

2012年06月04日 16:5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只存在于文件中的“幽灵”小学

    在阳新县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资金近几年的统计数据中,记者发现,除政府公开的学生数有以少报多的情况外,一些本不存在的“幽灵学校”仍在领着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资金。

    在《阳新县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资金2011年的统计数据》中,韦源口镇罗于坵村的罗于坵初级小学学生人数为21人,并最终获得拨款10500元。2009年上报的罗于坵小学在校人数为202人,获得拨款60600元;2010年,在校人数为162人,获得拨款金额48600元。

    谁知,这所在文件上一直有学生、有补助的学校,已被裁撤了4年有余。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位于韦源口镇罗于坵村的罗于坵初级小学原址。紧锁的铁门内外,被高过脚踝的荒草覆盖,破败的门窗和空空如野的屋子,无不宣告着这里已经被废弃。只有墙上蒙尘的黑板,还能证明这里曾是孩子们获取知识的乐园。

    周围的村民告诉记者,这个学校早在四五年前就已经被裁撤了。“这里的教学质量不行,师资力量也上不去,家长都把孩子送到金盆八一小学去了。”村民说。

    这并非特例。

    记者走访了同处于韦源口镇的韦山小学旧址。

    这里的校舍现如今已经挂上了村民服务中心和村办公室的牌子。一位自称是村委会副主任的人走出来告诉记者,学校已于去年9月1日被裁撤,学生分流到了附近的金盆八一小学和东湖完全小学。原学生中还剩下4个孩子,因为家长觉得分流的学校教育质量不高,一起出钱请了一名老师在家教学,但并不被教育局承认是一个教学点。

    另外,资金分级拨付表上显示,2010年上报的韦山小学在校人数为168人,共获得拨款50400元。但据那位自称村干部的人透露,2010年,韦山小学只设有一二年级共两个班,仅有20多名学生。

    然而,在公开网上公布的信息中,赫然显示该校不仅存在,而且有学生64人,获得拨付的金额32000元,显示的申报时间为2011年10月16日,这离学校被裁撤,已经过去了1个多月。

    谁吃了“空饷”

    仅中国青年报记者实地走访的几所学校中,实际学生人数与《阳新县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资金2011年统计数据》上的人数差额已近5000人。

    据一位当地知情人士透露,这种学生人数存在水分的现象,阳新不少学校都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的学校被虚报的程度不同,凭空出现的学生,从官方的统计数据上就可见端倪。

    在历年的阳新县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资金表上,记者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2007年到2011年,表上所刊载的中小学生总户数经历了数次大起大落。从2007年的912户,变为2008年的572户,一年之后在2009年的统计中翻了一倍,又变成了1056户,2010年一年保持不变后,又在2011年变成560户。

    这位知情人士还称,尽管如此,每个镇的教育组还是按照学校的实际人数拨付公用经费,部分学校会在此基础上多给一些补贴,但是不会按照账面上报上去的人数下发资金。

    多出来的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去了哪儿?

    当地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小学校长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在这位校长的工作记录上,记者看到,该校2011年秋季统计的义务教育阶段在校人数共150余人。按照湖北省一名小学生一年500元的补助标准,该校获得的补助资金应不到八万。

    这位校长告诉记者,学校去年领取补助九万余元。

    为什么会产生一万余元的差额?校长并未正面回答,而是说资金是按人数算的,“他们给多少,我们用多少。”尽管学校领取补助九万余元,但也和网上公开的补助金额有差距。在《阳新县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资金2011年统计数据》上,该校在校生为200多人,获得的拨付金额达到了11万。这比该校实际得到和应该得到的资金数目,分别高出两万元与三万元。

    上报上去的人数是如何产生的?校长告诉记者,每年上报时,教育组会派人下来清点学生人数。当记者问,他是否知道学校上报的人数与实际不符时,他犹疑了片刻说:“这个,不好说。”

    官方并不否认问题的存在

    阳新县受义务教育学生人数是否存在虚报?如果有,那么“空饷”又流向了何处?

    带着问题,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了阳新县教育局曹局长,向其核实白沙中学实际人数和标注人数不符的情况。曹局长开始表示,“没有这个事。不是他们说的这个情况。”

    曹局长还表示,不是他们多报人数,他建议记者找上级部门:“为什么有出入,他们都很清楚”,“这个问题是很敏感的一个问题”。

    曹局长最后表示,对此事,他既不能否定,也不能肯定。

    随后,曹局长称,因无法核实记者身份,不能回答其他问题。

    教育局办公室的唐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际上学学生数目与上报学生数目不符有四个原因:

    第一,阳新是国家级贫困县,赴外地打工人口较多,每年有三十多万人,不少学生亦随同父母离开,但学籍仍在本地。

    第二,有本地学生向县城私立公立转学的情况。

    第三,中等职业学校会提前招生,一些初三学生会提前赴中等职业学校学习。

    第四,一些学生厌学,不去念书。

    唐主任还告诉记者,学生人数是逐级上报的,由学校上报给当地的中心学校,(即乡镇一级的教育部门——记者注),再由中心学校上报给教育局。教育局会挑选几个学校进行抽查,总体上是采取信任的态度来对待任中心学校的工作。

    唐主任表示,因为人员流动造成的多余款项,教育部门会集中起来进行教育建设。对于“幽灵小学”的情况,唐主任表示不清楚。最后他说,以上谈及的几点均属私人意见,具体详情需要回去调查。

    

(责任编辑:耿敏)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