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板车哥出名后拉包量减少 女儿劝父低调点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频道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武汉板车哥出名后拉包量减少 女儿劝父低调点

2012年06月18日 15:18   来源:武汉晚报   

 

 小女儿发给板车哥的短信 

  6块完美腹肌

 

板车哥

 

   “板车哥”严家满的出名,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一个原本再普通不过的汉正街板车工,经本报6月11日率先报道后,瞬间红透了汉正街不说,还惹来全国各地媒体和网友的关注。昨天是父亲节,本报联合腾讯微博,开展“提问板车哥”微访谈,记者再次见到板车哥,跟这位父亲聊聊出名以后的那些事儿。

    被媒体“包围”的日子

    6月11日凌晨3点多,严师傅像往常一样起来送牛奶。送完牛奶,7点多,他骑自行车从家里往汉正街赶。短短20分钟的路程里,他就被叫停了4次。

    “那个人长得好像武汉晚报报道的板车哥!”走到双厂巷时,一个小孩突然向大人叫起来,然后拉着大人跑过去,要和严师傅合影。这时,严师傅赶紧下车,一脸茫然,还不知怎么回事。合完影后,继续往前走,走到月湖桥时,又有一个人叫住他,说他好像报纸上的人。严师傅询问才得知,原来自己上报了。接下来的路程里,他又被叫停了两次,分别是在居仁门和利济南路。

    被人关注和包围的生活,从这天清晨开始了。

    6月12日8点左右,他到达汉正街,刚拉了一趟板车回来时,几个扛着摄影机的人过来了,这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他们跟拍了严师傅一天。当天下午,还有媒体直接找到了他家里。

    一时间,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东方卫视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重庆商报、贵州晚报等对“板车哥现象”发表评论,各地电视台的访谈节目也纷纷向严师傅打来邀请电话。以微博为主的网络媒体上,也是评论如潮,适逢父亲节,不少网友发出祝福:“祝‘江城最美父亲’节日快乐”!昨天本报和腾讯的活动刚参加完,湖南卫视的采访车又等在外面,迅速将“板车哥”带走……

    “女粉丝”专程来找他

    “板车哥”火了!他自己讲到这事时多少有点无奈。

    上周二的一天,严师傅正埋头拉着板车,一辆轿车突然从对面驶来,只听嘎的一声,车子突然在严师傅面前急刹车,严师傅吓了一跳,下意识地抬起头来。

    这时,只见车上下来一名年轻女性,十分兴奋地拿起相机,对着严师傅就“咔嚓咔嚓”地拍了半天。然后对着严师傅笑了笑,就开车离开了。留下严师傅在那里愣了半晌。

    上周的另一天,严师傅也是正在干活,又一个“女粉丝”找了过来。她一见到严师傅,高兴不已,她说,自己拿着“板车哥”的照片从多福路一路找过来,终于把他给找到了。

    走到汉正街地一大道,随时都会有人想要跟他合影,他不得不时不时停下板车来。

    出名之后拉不到包了

    对于严师傅来说,出名好像是很遥远的事,他话不多,但干活卖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拉着板车,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如今,突然被置于镜头之下,他显得很不习惯,连原本最自然的拉板车动作,也变得拘谨起来。同时,他每天的工作量也减少了。

    严师傅说,以前最多的时候,每天可以拉近50个包,现在为了配合媒体的各种采访,每天至少比平时少拉10多个包。

    几天前一次,一家电视台跟拍他凌晨送牛奶后,又随同他来到汉正街,但由于拍摄导致时间晚了,加之这时又是拉板车生意的淡季,货少人多,必须排队拉车。但又要拍到他拉车的镜头,怎么办呢?只好跟排在前面的人商量,由严师傅来拉车,但工钱是别人的。

    “出名之后,拉不到包了。”面对蜂拥而来的媒体,严师傅很无奈。他说,不想出名,麻烦。

    一开始,对于镜头,他甚至有些抵触,也想过把上衣穿起来,这样就可以自然抵制。可又想到,不少媒体都是远道而来,也比较辛苦,“我要再拒绝,就有点不识抬举了”。慢慢地,严师傅只好配合了。

    “自己凭双手挣的钱,心里踏实,我相信我父亲的一句话‘辛苦钱,万万年’。”严师傅说,以前的生活,虽然苦点儿,累点儿,但很平静充实,每天还有家人的陪伴,觉得很满足。

(责任编辑:耿敏)

共(2)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 页  
闁告帒妫旈棅鈺呭礆鐢喚绐�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