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黑土层退化严重 粮食产量一半靠化肥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黑龙江黑土层退化严重 粮食产量一半靠化肥

2012年06月20日 10:40   来源:广州日报   


    “大豆之乡”变成了“苞米之乡”

    近年来,尽管嫩江被称为“大豆之乡”,但是真正愿意种大豆的农户,可以说已经比较少了,因为大豆“产量低”、“价钱也不高”,比起高产的苞米,农户一年的收入最多能相差不止一倍。

    “种大豆会对土壤的氮元素有一定补充,但是玉米、小麦等高产作物就不会。”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科技科科长许靖华告诉记者,以往的轮作方式,基本上种三年黄豆、种两年或一年的玉米,但是现在由于玉米高产、价高,许多时候三四年都不会轮作一次。

    这种情况下,也客观上令黑土土壤种的养分流失加剧,使得黑土地更加“孱弱”。此时的黑龙江也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如果轮作种大豆,将意味着“减产”,而如果一直种玉米,也将会面对“化肥依赖症”的高风险。

    黑龙江大豆面积只剩3000多万亩

    胡瑞轩介绍说,过去黑龙江的地产作物,大豆的面积,最高的时候占到6000多万亩,每亩地的产量也就在400斤左右,但现在玉米6000多万亩,平平常常就能够达到每亩1000斤以上。水稻达到5300多万亩,和玉米的产量也差不多。“大豆现在只有3000多万亩了。”

    县里的粮食如何增产,嫩江县农业局副局长李铁辉介绍说,近年来,县里在增加玉米、小麦的种植,压缩大豆的种植。去年玉米还是40多万亩,今年就增加到了80多万亩,嫩江县有650万亩的农田,目标是200万亩。

    诊断:

    三大原因致“黑土退化”

    一、掠夺性经营导致土壤消耗量大于积累量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科研处处长、中国土壤耕作协会常务理事张兴义表示,经历了这么多年,黑土肯定有变化,就是所谓说的“黑土退化”。

    他介绍说,黑土地开垦整体来说,就是100来年,开垦田大部分是草地,草地以黑龙江省为例,有机质的含量在8%~10%左右,到现在只剩下3%左右。主要的原因,就是开垦农田,掠夺性经营,用养失调。他举例说,人工一耕作就要翻动土壤,加速土壤矿化分解,加上作物的吸取,这样导致土壤的消耗量大于积累量,就是用养失调。

    “它的问题就在于,黑土比较难生成,形成的难度比较大,形成一厘米大概可能都要一两百年。”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科技科科长许靖华表示,根据很多地方做的黑土土壤剖面调查来看,早期的时候,黑土层能够达到50厘米到1米这么深,还是比较普遍的,但“现在主耕作区的黑土层也就在30厘米左右。”

    二、荒漠化风蚀化直接威胁“粮仓”

    黑龙江西部风蚀化严重的地方,一年“沙化的土地”最多能够达到100平方公里的左右。许靖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松嫩平原不算是特别典型的黑土区域,但是嫩江沙地逐年在向东移,将会对黑龙江的黑土区域造成很大的威胁。

    同时,黑龙江西部的荒漠化、风蚀化的趋势在加强,在不断地向东边扩展,逐渐威胁到松嫩平原这个“粮仓”。他表示,黑土区的主产粮区是平原地带,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东北的黑土产量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所以对这片地区的土壤水土流失重视也不够。但实际上,大规模开垦以后,把过去的坡地、林地、湿地、草场等区域,都开垦成为了耕地以后,水土流失就变得很严重了。

    上世纪90年代,这些区域林草覆被率连8%都达不到,有些地方只有5%左右,自身抵御灾害的能力就非常弱。

    三、助产“化肥”是土地的“慢性杀手”

    胡瑞轩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黑龙江基本上就施点氮肥,磷肥、钾肥根本不施;到了八九十年代,就开始施磷肥,土壤中的钾也是够用的。到现在,就是氮磷钾全都施。过去黑龙江根本不用施微量元素肥料,现在微量元素肥料都施了。所以,这些都表现出土壤的亏空、严重的缺乏、不平衡。

    嫩江县农业局副局长李铁辉介绍说,根据现在测的情况,土壤中只有磷的含量够用。他告诉记者,这些年,秸秆还田少了,农家肥施的也很少,就导致现在土壤中的有机酸偏少,造成磷元素释放就比较少,最终还得施化肥。

    这种情况就造成,化肥施用之后的有效利用率降低了,现在有效利用率也就在30%左右,过去能够达到40%~50%。“有效利用率下降,就造成施肥的成本提高,你得要多施肥,才能满足作物的需求。”

(责任编辑:袁霓)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