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海:跨海大桥成屏障 水质严重污染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深圳前海:跨海大桥成屏障 水质严重污染

2012年06月26日 15:52   来源:羊城晚报   陈骁鹏

    

 

沿江高速跨海桥横在一公里多长的海上,密密麻麻三四百个桥墩,阻碍着前海海水交换

 

 

沿江高速跨海桥横在一公里多长的海上,密密麻麻三四百个桥墩,阻碍着前海海水交换

 

 

桂庙河出海口处,垃圾聚集河水黑臭

 

    羊城晚报记者深入调查发现,这个前年获国家批准将建成“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地方,目前正遭遇河涌出海口发黑,水质严重污染,跨海大桥构成屏障之困。深圳前海,直让人担心这会变一潭死水!

    溯源

    从 4月起,本报记者多次前往各大入海河道实地调查,对水体污染追根溯源,走访当地部门,调查填海区,试图还原前海湾水质污染的成因。

    1河口不畅形成

    “盲肠区”

    在最西侧的西乡河,记者发现,从宝源路到西乡河入海口闸口段并非太臭,河水油花与海域内的相比少了许多。蚝四社区居民陶先生说,每次涨潮后,这段河渠反而不那么臭,倒是离闸口稍远点的渔业旧村段的河道恶臭难忍。

    在西乡生活了20年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以前,西乡河整条都很臭很黑,但这几年经过政府的整治,河水确实改观了不少。“河水真挺清澈的,也不臭了。但不知道为什么,从宝安大道到海边其中的一段很臭,怎么也治不好。”据李先生说,与西乡河平行、交汇的咸水涌也有类似情况。

    另一条双界河,是深圳市南山区与宝安区的界河,目前,该流域进入前海填海区的位置,正是前海填海区的地铁保障房建设项目施工区域,严禁进入。记者在陆地流入前海填海区的闸口处所见,从陆地上流入的河水,表面上看起来就较为污黑,并且时常可见有垃圾漂浮物。在闸口流动性差的区域,已成死水状态。

    据前海工作人员介绍,双界河上游,流经南山宝安交界处多个未经规划的产业区域,如汽车城等,这些产业区内的生活污水都是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双界河,再流入前海湾。

    2011年9月,深圳市宝安区水务部门,委托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作了《宝安中心区滨海水环境改善对策研究》。

    《研究》显示,导致西乡河河口及滨海水域水环境污染蓄积的主要原因是:大铲港凸堤建设改变了原有开敞式湾区水陆边界,使西乡河河口海域成为与外界水体交换能力极差的“盲肠”水域,改善的关键是在加强截污的基础上恢复原有的水体交换条件。

    根据专家意见,西乡河河口滨海水域是大铲湾内部水体交换最差的“盲肠”水域,西乡河剩余污染必将在此产生累积,在河口波浪条件下,污染物扬动悬浮,随潮流上溯。据研究,该海域不同区域水体交换时间不同,西乡河河口地区水体交换时间最长,约需要15.9天,新圳河河口次之,约需要7.2天。

    2沿江高速大桥

    构成屏障

    羊城晚报记者多次前往前海填海区外滩码头,也即桂庙河出海口处,向外海处张望,一座正在修建的跨海大桥横空而过,这就是沿江高速前海湾段,目前已经完成主体建成,计划将在2013年年底全线通车。

    记者看到,该大桥下每相隔约30来米,就有一组桥墩。据资料显示,该桥跨前海水体的桥梁长度约2公里,粗算整座跨海桥下约有70组桥墩,最宽处每组多达10个密集的钢筋混凝土桥墩,最窄处每组也有4个,总的来说,横跨在一公里多长的海面上,密密麻麻有三四百个混凝土桥墩。

    根据前海管理局对桂庙河河口及前海湾池水动力控导的研究,大铲湾码头区建成前,该海域水体交换时间为3天一个循环,建成后变为5天一个水循环。去年,沿江高速前海湾段主体桥墩建成后,该海域又变成11天一个水循环。

    深圳宝安区规划办负责人告诉记者,沿江高速前海段设置为集收费及检查站于一体的特大型桥梁,收费站位于前海湾水体上方南侧,最大桥面宽达143米,在前海海面上形成巨大平台和密布的钢筋混凝土桥墩,严重割裂前海湾与珠江口的景观联系,成为横亘在前海门户地带的视线障碍。同时,与大铲湾填海区相互作用,使宝安中心区近岸海域与外海的水体交换能力迅速减弱,致使河流排污蓄积,严重破坏包括宝安中心区在内的前海景观。

    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服务公司一名负责人表示,自从大铲湾建成后,前海湾西侧已经成为了半封闭式的港湾,如今沿江高速又如同一道屏障,中部将东部海域阻隔,明显妨碍了水体的流动。如此一来,历年来备受陆源污染的污水,更容易在前海湾各出海口处汇集,难以流动排向大海,长此以往,如果开发进度跟不上,“我们都担心前海湾变成一潭死水”。

    当地一名卢姓渔民告诉记者,从他开船出海的经历来看,大桥主体修好后,受密集桥墩的影响,陆地与大桥之间的海域淤泥确实较多。

(责任编辑:耿敏)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