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温州出台新政推行公务车辆改革,因正处级每月交通费补贴3100元/月等因素,被外界称为“三高车改”:涉改车辆比例最高;保留专车的干部级别最高;车改后的补贴最高。(《新京报》7月2日报道)
被称为“力度最大的地方政府公务车改革”的温州车改,走的依然是货币化补贴方式,即根据领导干部职务级别不同划分补贴档次,从正县实职到科员、办事员共分为7个档次,每人每月最高补贴3100元,最低为300元,而其正处级干部车补3100元在全国为最高,相当于温州市区最低工资标准的3倍。
社会各界对于公车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各地也摸索实施了一些车改措施。温州的车改方案出台后之所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除了对公车拍卖价格过低的质疑外,数额较高且相差悬殊的车改补贴也让人们难以理解。另外,即便不少单位因此取消了公车,如何杜绝隐性公车,避免领导干部一面拿着高额车补,一面公车照坐不误,也为广大群众所担忧。
上下班开私家车,外地出差向公务用车服务公司租车,这是温州车改后希望看到的局面。领导级别越高,公务就越繁忙,所以车补就越高,这看似在情理之中。而且按正处级干部为便计算,即便每月3100元的车补已经超过最低工资标准3倍,但相比车改以前的专车专用加专职司机,行政支出当然能节省不少。而节省行政开支,也正是温州公车改革的初衷之一。据温州官方统计,全市车改之前1700多辆公车一年运行费用约为1.44亿元,车改后预计能节省支出15%左右,这还不算公车拍卖处置的一个多亿。但如此算法很快引来质疑,有人以温州市发改委为例进行统计,车改之前该委及下属单位共有24辆公车,2011年费用支出约为133万元,而车改后共发放车补总额162万元,也就是说车改后比车改前每年多支出近30万元。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如果货币化车改政策能够得到坚持执行,即便温州车补金额为全国最高,相比以前公车所导致的种种浪费和腐败也必然很大节省空间。因为这种“一刀切”做法在让大部分公车不复存在的基础上,也不会再出现重复购置公车和司机工资等问题。但正如该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副处级干部所认为的那样,温州车改方案“许多细节还需完善”,因为即便大部分公车已经取消,但“私车公用依然很方便”,也就是说,领导干部在拿到高额车补的同时,照样拥有专车和专用司机并不困难。
据温州官方介绍,为配合此次改革,温州也出台了许多配套措施,比如保留的公务车将全部喷涂公务车标志、安装卫星定位等以防止公车私用。但即便采取这些措施,也未必能彻底杜绝公车私用行为,因为等级分明的车补本身就告诉车补享受者们,公车改革改的只是公车,而不是原本享用公车的待遇。即便如今这种待遇已经通过高额车补来体现,但对于有些领导干部来说,待遇和金钱并非不能兼得。
货币化车改在全国不少地方都已实施,但之所以没有得到推广,归根到底是因为不够科学规范而缺少推广价值。温州此次车改依然走货币化补贴道路,而且将车补数额进一步提高,同样不可能使车改诸多问题得以解决。如果最终也陷入车改不改、公车不公的尴尬境遇,温州官方大概也会一脸无辜,但拿到高额车补的领导干部们却可以暗自得意,如此福利,不亦乐乎!(长江网 牛凯)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