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流浪者无立锥之地将让谁蒙羞

2012年07月04日 10:57   来源:晶报   

  最近,有网友在深圳南山丽山路天桥等多处天桥下发现了一种奇特“景观”,一枚枚水泥小尖锥遍布桥底。针对市民的质疑,深圳水务局回应称,设置水泥锥是为了防止流浪汉聚集,消除安全隐患。

  无独有偶,近日媒体报道,广州的一些人行天桥下也出现了类似这样的水泥锥。接受采访的街坊说,自打有了水泥锥,原本聚集在这里的流浪汉被迫迁走了。这种对城市流浪人员的变相的粗暴的驱赶方式,引起了广泛争议。

  诚然,流浪汉在天桥下聚集栖息,确实会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卫生,甚至导致偷盗、抢劫现象的发生。但这涉及到的是一个如何加强管理的问题,而不能成为浇灌水泥锥的理由。否则,按照这样的逻辑,为安全计,最好天桥也别建了,岂不更省事?

  事实上,恰恰是这样的水泥锥可能带来新的安全隐患,正如有网友担心的,“哪天走路不小心摔一跤,磕到上面了怎么办?”此外,这么做也是城市空间资源的一种浪费。立交桥与人行天桥底可以开辟为应急避难场所,再以香港为例,这些空地还可以用作建立公交车总站,或设立垃圾二次分类站。

  日前,罗湖区亦公布了市容环境综合考核实施方案,该方案规定若有流浪乞讨、露宿人员出现在辖区街头,城管将受到扣分处罚。而据报道,罗湖区的做法又脱胎于深圳近日拟推出的市容环境综合考核实施方案,首次将城市道路流浪乞讨人员数量纳入全市57个街道办的市容环境考核指标,从第三季度开始,全市各街道办的考核成绩将会对社会公布。

  一座宽容行乞者的城市是令人亲近的。哪怕是职业行乞者,只要加以规范,城市也应当给予更多的容忍度,比如,国外一些城市就采取给他们颁发“牌照”的方式,来表达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尊重。一些国家甚至规定,在流浪汉居住的桥洞或桥底,汽车禁止鸣喇叭,以免影响流浪人群的休息。所有这些细节,体现了一种令人感动的生命平等原则。

  宽容、平等的精神,是深圳鲜明的城市印记,也是深圳的核心价值之一。因此,我们希望深圳市容环境综合考核实施方案能够进行适当修正,更多地体现权利保护与人性关怀,否则,处罚的高压考核之下,人们难免担心,会有更多的水泥锥出现在深圳街头,刺痛城市应有的尊严。

(责任编辑:袁霓)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