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舟
去年4月1日,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启动实施“食品加工小作坊许可证管理制度”,并在有关“红头文件”中进行了明确表示,对此有网友称加工油条、卖个馒头也要办行政许可证,明显是在以证代管。后甘肃省政府法制办认为,所谓的“加工食品许可”属于规范性文件自行创设的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律依据,应在30日内予以修改或废止,必须停止执行。(《工人日报》7月10日)
很显然,如果加工油条、卖个馒头也要办行政许可证,只能说明当地的行政许可肯定存在过多过滥之嫌。然而,这样的“行政许可”竟然在民众的质疑声中强行推进了14个月后才被叫停,既然所谓的“加工食品许可”属于自行创设并无法律依据,那么该项政令又是如何出台的?监管和审查何在?“纠正”何以姗姗来迟?
如果说“馒头许可”的炮制出炉“先天不足”、引发社会争议,那么,“馒头许可”的被叫停其实还是让人感觉无比的揪心。有缺陷的、有违法嫌疑的、彰显权力越位的行政许可被取消,当然是一件好事,可问题的关键在于:关乎行业发展和大众利益的政令如此朝令夕改,从一个侧面所折射出公共决策的长官意志化和随意性,并不仅仅局限于一道“馒头许可”,而所伤害的也不仅仅是某一个决策部门的公信力。
类似的朝令夕改俯拾皆是,几乎都是同一个模式:出台的时候“拍脑袋”,推进的阶段“大踏步”,引起社会质疑后被暂缓执行或者撤销。广东某市出台禁止养猪规定数月被取消,山东某区政府出台红头文件强制要求公务员卖房被紧急叫停,湖北某县发红头文件规定全年公务用烟数量很快被废止,黑龙江某市打狗禁令仅数日后就被推倒重来……也不能说这些“夕改”的“朝令”都具有权力自身的利益考量,但肯定隐喻着权力决策的狭隘和盲目、左右手互相监督的自由裁量。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则甘肃省叫停“馒头许可”的新闻报道最后,有这样一段值得品味的话:“6月7日,甘肃省委、省政府共同启动效能风暴行动,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围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攻坚战,继续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效能风暴”也好,清理违规违法行政审批事项的“攻坚战”也罢,效果虽然立竿见影,但却不是治本之道。只有真正引入公共监督避免决策失误,才不至于出现朝令夕改,更不必面对问题爆发展开费时费力的集中整治和运动性执法。
(责任编辑:韩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