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
本报评论员 李妍
备受关注的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局原副局长肖明辉受贿千万元一案,近日在海南省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肖明辉是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6年前从外地引进来琼。曾因工作成绩突出,被授予“洋浦十大杰出青年”和“海南青年五四奖章”。短短两年时间,肖明辉就坐上了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土地局副局长的位子。就是这样一位被大家认为“前途不可限量”的“80后”年轻人,却因涉嫌受贿上千万元被逮捕。(相关新闻见今日本报13版)
官员腐败案常说常新。一说到腐败,人们通常都会想象一些在官场混迹多年、老谋深算的权柄者,如何在权力场上肆意突破界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样的现象,曾被称为腐败的“59岁现象”,“45岁现象”。也就是说,职务犯罪多集中在掌握较大权力、处在较高位置的中年人或临近退休人员身上。现在,“59”、“45”现象尚未消退,“80后”腐败现象又“异军突起”。
拿“80后”副局长肖明辉受贿上千万元这件事来说。短短几年时间,这位在工作岗位表现出色的清华土木系高材生,就因贪念成了阶下囚,上千万的受贿数额令人震惊。这样的情形,就像北京一中院对已审结的“80后”为犯罪主体的案件调研做出的总结一样:当前公职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80后”青年逐渐成为该类犯罪的重要组成群体,且呈现出入职时间短、文化程度高、职责权限小、涉案金额大等特点。
其实,无论是“59”、“45”现象还是“80后现象”,腐败之所以发生,沿袭的无非仍是“权力不受制约”的路子。也就是说,一个人是否腐败,并不在于其是否年高,而在于权力是否被关进笼子,是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约与监督,来避免权力贪念随意突破法治界限,致使权力滥用与腐败。事实上,在“80后”局长腐败案中,那项直指巨额贪腐的8亿元安置房项目,不正是因为肖明辉独揽大权,自己寻找竞标和中标单位索要好处费,才让权力运行最终从制度漏洞中突围,倒在了“不受制约”的贪欲之下吗?
任何人都有欲望,但如果体制不能很好地采取规避措施扼住人的欲望,甚至制度本身就有漏洞可钻,那么权力者就很容易把漏洞制造成自己的机会。作为步入社会的新一代,“80后”年轻、有知识、有文化,步入官场的他们,往往学业有成、仕途顺利。但同时,他们又往往面临着住房、结婚生育、抚育子女、赡养老人等生存压力,加上社会对成功的功利评判、金钱价值观等侵蚀,就更容易在个人的欲望中迷失。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些特征,使他们更善于甚至更急迫地发现体制漏洞,并从漏洞中发掘出获利的可能。这一点,与那些在官场混迹多年,谙熟各种规则与漏洞,善于用漏洞为自己牟利的“高龄官员”,其实不谋而合。
这种情境下,如果体制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幅不受制约、漏洞百出的图景,是可以随意越界的隔栏,那么,就会有更多年轻人前赴后继地加入到贪腐队伍中去。制度必须首先要让人有敬畏之心,权力欲望才可能被遏制。这一点,无论“40后”、“50后”还是“80后”,都普遍适用。
(责任编辑:李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