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三成下水道管网档案缺失 探索深隧防涝新思路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广州三成下水道管网档案缺失 探索深隧防涝新思路

2012年07月25日 21:10   来源:中央电视台   

  聚焦城市内涝与排水

  广州三成下水道管网档案缺失

  暴雨之下,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积水,而背后无疑暴露出我国城市排水系统的不完善, 2011年7月3日,成都遭遇当年来最严重的一场暴雨,据统计,最大降水出现在成都市区的一自动站采集点,5小时内降雨量达到215.8毫米,市区交通一度瘫痪。2011年6月18日,武汉遭遇全城内涝,整个武汉累计出现88处渍水点,部分地区渍水一度超过两米,交通完全中断,这次内涝直到第二天下午两点才基本消退,由于排水不畅,与武大毗邻的东湖的沿湖栈道被淹,甚至被网友戏称到武大去看海。

  如果说这些笑话都是网友无奈的解嘲,那么严峻的数据则显示,我国很多城市的排水系统已经到了不得不修的地步,排水系统老化严重,按照2011年最新修订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城市一般地区排水设施的设计暴雨重现期为1—3年,也就是说可以抵御1—3年一遇的暴雨,重要地区3—5年。然而调查显示,我国70%以上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设计暴雨重现期小于1年,90%老城区的重点区域甚至比规范规定的下限还要低。而作为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下水道管网档案的缺失更是严重。数据表明,广州三成下水道官网的档案缺失,专家认为,在档案缺失的情况下施工会造成挖错管,在暴雨来袭时还极有可能造成大面积水浸,呼吁相关建设单位施工前要查阅管网档案。

  记者调查发现,亚运会前,广州下水道管网属多部门管理,建设和修改管网后,多数下水道档案并未归档,导致广州三成以上下水道管网档案大量缺失。其中,电力电信地下管线缺失率最高,达70%以上。

  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馆长 方锋告诉记者,它开挖某一种管线的时候,它不知道附近还有其它相关的管线,那么它盲目地开挖下去,可能会挖断电线,甚至是水啊,甚至到煤气这种很危险的管网。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广州规划局重新修订《广州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办法》,并对外实施征求意见,按照意见稿中规定,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应在施工前查阅地下管线档案,并完工后6个月内报送建设档案。如果建设单位在完工之后,不按规定将地下管网归档的话,将会受到处罚。

  聚焦城市内涝与排水

  广州探索“深隧”防涝新思路

  面对城市内涝的严重,很多地方政府都开始规划升级排水系统,然而到底如何进行升级?又需要多大的投入呢?近日广州市就提出了深层隧道排水系统的设想,引发专家和市民的关注。

  资料显示,香港目前的排水系统是以50年一遇为标准的,一些人就建议广州的防涝能力应与香港相仿。

  一位广州市民告诉记者,我想50年一遇应该差不多了,这都是比较罕见的情况。另一位广州市民称,我觉得广州的排水设施不是很好,30年一遇吧。

  也有市民担心广州市会遇到比北京更大的雨,应建设更高标准的“深隧”工程。

  一位广州市民告诉记者,百年一遇的已经下过了,50年一遇的下过好几次,所以肯定要建设,200年一遇以上的标准才行。

  广州市水务局介绍,建设“深隧”,是为了在下暴雨的时候,一旦地表的雨水径流量超过排水管道标准,多余的水可以流进“深隧”暂时储存起来;当暴雨过后,开启地下泵站,就可以将“深隧”里的水抽入排水管道排走。而且“深隧”可以连通地势低洼地区的排水管道,能有效地调节一个大区域内的排水功能。不过水务局的相关人士也表示,广州地下浅层的管线已经十分复杂,根本无法办法容纳直径更加大的排水管,只能通过向更深层次的地下找空间。这也为建设“深隧”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

  一位广州市水务局副巡视员 丁光启,你要把管网重新挖起来,再来埋下很大的管网,难度非常大,涉及到征地拆迁的问题,现在道路已经建好的,又想随便挖一块,带来的交通出行问题都很多。

  聚焦城市内涝与排水

  记者直击:青岛城市排水管网宽到可以跑汽车

  最近各地暴雨不断,不少城市的排水系统都遇到考验。但有一座城市的排水系统却备受关注,那就是青岛,因为很少遭遇内涝,青岛甚至被网友称为“中国最不怕淹的城市”,那么青岛的排水系统究竟是怎样的。

  在青岛栈桥边游玩的外地游客可能不知道,就在离栈桥100米之外的这个洞口,就是青岛市区的一个重要排水口。

  在青岛排泄雨水的其中一个暗渠,宽三米,高两米五,比城市里有些单行道还要宽敞。整个隧道非常宽,能容下一个大排量小汽车通行,完全没有问题。

  记者从青岛市排水管理处了解到,这种通向大海的排水暗渠,对于青岛的城市排涝功不可没。而这种暗渠是德国占领青岛期间建的地下雨水管道。至今在青岛依然沿用的有八十公里左右,这种排水口根据城市的格局分布在浅海各处。

  青岛市排水管理处第一工区主任 刘鲁峰告诉记者,对周边的,道路上的雨水经收集以后由此排往大海。

  刘鲁峰告诉记者,德国在青岛建造的排水系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对当时的城市排涝起到了很大作用,但随着青岛城市的发展,目前青岛使用的排水系统绝大多数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建造的,总长达到两千九百多公里,德国建造的排水系统占的比例很小,因此网上把青岛城市防汛能力全归功于德国人的说法并不正确。

  青岛市排水管理处第一工区主任 刘鲁峰告诉记者,德国时期建造的流水管道,从数字比例上来看,它可能连三十分之一都占不到。

  另外,青岛之所以能够安然度过雨季的考验,没有发生城市内涝,除了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健全排水系统起了大作用外,还与青岛自身的地理优势有关

  青岛市排水管理处第一工区主任 刘鲁峰告诉记者,青岛是一个沿海的丘陵地形,这种地形使我们的雨水比较容易收集。

  聚焦城市内涝与排水

  国际链接:各国排水经验

  面对频频发生的各种灾害,应急防灾机制就像城市的最后一层保护伞,承担着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在突发危机面前,世界上其他国家又是如何应对的?

  英国的地下排水系统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遍布英格兰地区的所有大小城镇。尽管历史悠久,但这套地下排水系统和洪涝应急机制历久弥新,仍然有效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在离地面二、三十米的地下水道中,头顶上面就是英国南部海港城市布莱顿,距离伦敦100多英里。这个排水系统建于150多年前的维多利亚时代,但目前还在使用中。

  以伦敦为核心枢纽的地下排水系统的改造工程于1865年完工,全长2000公里,遍布英格兰地区的大小城镇和乡村。而与伦敦地下排水系统建于同一时代的布莱顿地下排水系统,总长度也有40多公里,仍在使用中,当地政府近年来一直在加紧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对净水设施维护的资金投入。

  在法国,巴黎的下水道均处在巴黎市地面以下50米,巴黎人前后共花了126年的时间才修建成功。如今的巴黎下水道总长2347公里,相当于巴黎到伊斯坦布尔的距离。按沟道大小,可分为小下水道、中下水道和排水渠三种,每天有120亿立方米的水经此净化排出。这些下水道宛如这座大城市的消化系统,成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下水道。这样的市政工程,虽然初期投资相当巨大,但是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却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任何一条管线泄漏、短路或者其他故障,工人都可以随时进入地下维修。现在,巴黎的下水道像河一样可以行船,昼夜灯火通明,每年接待10多万游客。

(责任编辑:耿敏)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