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再掀“投资潮”万亿资金缺口靠债市?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地方政府再掀“投资潮”万亿资金缺口靠债市?

2012年07月31日 07:28   来源:   李玉敏 裴文斐

  基建信托融资需求旺盛

  地方政府的大规模投资必须要融资,目前各种旧的融资渠道包括地方融融资平台发债、银行贷款等已慢慢放开口子,新的渠道如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等也已准备推出。在10万亿地方债还未成功化解之前,再次大规模举债,地方政府还有哪些融资渠道?

  中金公司报告认为,短期内对“稳增长”作用大、见效快的,仍然是增加政府基建投资。在财政收入增长放缓以及土地出让收入下降的情况下,适当放松地方融资平台负债可能成为促进政府基建投资的手段。2010年经过规范清理后,贷款主要是抵押和质押贷款,资金投向主要是基建投资,存在期限错配导致的流动性风险。但总体政府资产负债表状况良好,偿付风险不大。

  虽如此,一位银行业人士还是认为,为了减轻银行压力,地方政府的融资以后应该主要转向债券市场。7月30日,《新世纪周刊》报道称,交易商协会正在计划推出十五年期限的中期票据,以满足保监会等机构对长期债的配置需求。

  但从今年年内的情况来看,城投债的供给压力仍然不小。

  按照发改委的新政策,城投债发行将采取“新老划断”原则,即对于那些已经上报的发债申请,仍按照原先的原则处理,但新报的不符合条件的将不再受理。

  “目前在发改委排队的城投债项目约有500家,即今年新报数量约300只左右,其中约一半不属于监管类平台。”联讯证券的一份研报指出。

  “对于监管类平台,由于银监会的监管类平台名单主要依据地区银监局的认定,而且每季度调整1次,只要能够通过地区银监局的认定,城投公司将能够调出监管类平台名单从而被允许发债。因此,我们认为今年内城投债的潜在供应压力依然很大。”研报指出。

  监管类城投公司的融资难度显著加大,流动性风险提升。

  对于那些被银监会纳入监管类平台名单的城投公司,由于发改委不再批准其发债,银行间交易商协会也不再批准其注册发行中票,而从银监会的政策来看,今年银监会要求银行系统对于平台贷款原则上不得新增。

  因此,这类城投公司的融资难度明显加大,流动性风险明显提升。

  联合信用评级公司总经理张志军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城投债目前已经发了挺多的,它的期限比较长,未来的发债规模可能不会太大。”

  据张志军介绍,目前城投债的评级比较稳定,评级被调高的要多于被调低的。由于融资作用突出,很多政府都在往平台公司里面充入资产,因此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收入和利润也在增大,调高主要是基于经营状况。

  张志军还认为,未来资产证券化也是地方政府融资的一个方向。在他看来,地方政府不少资产,质量还是不错的,比如供水、电力、高速公路、保障房这些都能带来稳定的现金流,都可以拿来做资产证券化。

  与此同时,信托成为地方基建项目融资的另一渠道。中国信托业协会7月25日发布的《2012年2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显示,2012年二季度以来,新发信托品种资金运用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比重有抬升的迹象。7月以来,投向基础设施领域的信托产品数量在新发信托品种中已连续四周排在首位。

  普益财富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今年上半年,共36家信托公司发行214款基础设施领域集合信托产品,比去年同期增加125款,较去年全年增加15款;合计募集资金达503.96亿元,较2011年大幅上涨。

  资深信托人士刘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基建信托融资需求旺盛,信托公司又因房地产等业务受到监管限制,需要可轻松过会又比较好销售的产品和项目。因此基建信托激增,并将持续一段时间。

  但她同时认为,不少基建项目以地方财政和政府信用为背书。由于我国地方政府没有透明的资产负债表,信托公司甚至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并不能准确控制负债率和债务质量。应警惕过度举债的地方政府项目。

(责任编辑:耿敏)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