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重造汴京”应先问问民意

2012年08月13日 05:22   来源:楚天金报   

  河南开封拟将该市老城区改造成近20平方公里的旅游区,重现北宋“汴京”,同时建设一座工业化新城。(8月12日《楚天金报》)

  开封,曾经的七朝古都,拥有其引以为豪、中国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宋代文化资源,却因种种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始终没有起色。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成了历届开封市政府的心头大患。

  如今,犹如被困在牢笼里的开封做出一个骇人听闻的豪赌:将开封市老城区改造成近20平方公里的实景人文旅游胜地,重现北宋“汴京”时期盛景,同时要建设一座工业化新城。

  为什么说这个决定骇人听闻,且看下面一组数据:要实现这一宏伟工程的前提是,十几万市民将在未来4年内从老城区搬离,仅拆迁费用就要支付至少1000亿元。这还仅仅是开封这项颇具想象力的“造城计划”的第一步。而开封每年的财政收入不到50亿元!

  对于这样的大手笔、大构想,套上一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应该不为过。如何“大展手脚”,记者从各方了解到,向银行借出巨额贷款和发行地方债是当前开封城市大拆大建的资金来源及主要途径。

  每年不到50亿元的财政收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吃饭要花钱,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还能剩下多少用于还贷?而对于开封这样一个连象样企业都没有几家的小城市来说,发行地方债的作法恐怕更是行不通。经营一个城市如同经营一家企业,要核算投资回报、经济效益,要量力而行,否则,大兴土木只会闪了腰,吃了大亏,累了百姓。

  或许有人会说,“汴京”造起来了,城市漂亮了,还原历史了,旅游业也就发达了,这叫超前意识、创新意识。殊不知,人们宁愿花大价钱去收藏正品,也不愿花小钱去上赝品的当。一个用现代化水泥浇注而成的“汴京”,照葫芦画瓢建几个人造景观,为“历史”树块碑,就能算旅游资源吗?能吸引多少游人呢?其吸引力估计也就只有历史书那么大,而更多的恐怕只会换来“欺名盗世”的骂名。另外,一个城市,不注重现在和将来的发展,只想依靠挖出老祖宗的财富来获取一点可怜的利益,那么这样的城市又会有多大出息?

  在政府官员“城市就要有个城市模样”的号令下,开封也在尝试“历史名城要有历史名城的模样”,其实这背后所蕴含的“政绩”意义不言自明。相比于教育、医疗、就业等等民生工程来说,政绩工程才是官员升迁的最大资本。有些官员总结出这样的经验:政绩工程就是城市建设,城市要大,建筑要新,最好独特。而财政的公共性在某些地方政府官员眼里,就是个人财政,想怎么花就怎么花?铁打的江山流水的官,干上几年就拍拍屁股远走高飞,留下一个烂摊子,谁又能将他怎么样?对于烂摊子、滥债务,到了后任者嘴里,变得非常轻松:“那是前任的事情,我不清楚。”

  在财政能力远远不足的情况下,不征得市民的同意,不顾往后的负债风险,大兴土木、大造赝品,这让开封人民如何接受和承受?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有多大距离?(梦离柯)

(责任编辑:袁霓)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