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4孝"如何走下纸面

2012年08月16日 03:28   来源:青岛日报   张玉胜

  节假日经常与父母共度、亲自给父母做饭、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13日,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8月14日《新京报》)

  “百善孝为先”。在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的 “银发中国”,在空巢家庭占比升至13.2%的今天,有关部门推出新“24孝”行动标准,旨在号召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孝老”,使老年人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这无疑是及时和必要的。但鉴于时下竞争激烈和诚信缺失的社会背景,公众对此又不免产生知易行难的质疑。因此,防止新“24孝”沦为空洞说教和一纸空文的关键在于走下纸面,落到实处。

  首先,新“24孝”标准需用“心”诠释。实事求是讲,新“24孝”并未穷尽感恩父母种种孝行,在现实生活中,儿女行孝的表现也应当不拘一格。践行孝道的关键在“心”不在“形”,诠释新“24孝”标准亦应如此。

  其次,领导当为践行新“24孝”率先垂范。事实上,在不孝敬父母不得提拔成干部任用共识的背景下,孝道的评价已成许多地方考察公务员德行的重要内容。鉴于政府官员忙于公务、疲于应酬的社会现实,领导是否有时间、有精力、有意愿践行新“24孝”行动标准,对于全社会的孝道引领、对于公务员队伍的道德重塑,甚至对于吃喝风等奢侈浪费行为的遏制,应该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其三,践行新“24孝”需要提供尊老敬老的条件。当下,乡下许多年轻人为了谋生计,离乡别井来到大城市务工,其目的无疑是为了有效地改善家庭生活,甚至包括更好地侍亲奉老。因此,践行新“24孝”还需单位尤其是私企为其尽孝创造宽松环境。还有,休假制度、社区帮助、出行便利、物价回落等显性和隐形的条件落实。

  孝德无价,孝行天下。孝敬父母重在用心用情。新“24孝”应当践行但未必拘泥。这应该是对孝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完整解读。

(责任编辑:石兰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