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4孝出炉引热议 盘点不同文化下如何恪守孝道

2012年08月15日 13:24   来源:中国广播网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古话说,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千百年来都在影响着中国人。如今,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的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出炉了。

    新版"二十四孝"标准在古老"二十四孝"的基础上传承创新,语言平易,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比如说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支持单身父母再婚、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等内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常为父母拍照、教父母学会上网、定期带父母做体检、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这些内容有的时候其实真的会被我们忽略掉,写入新24孝,也算是为我们年轻人提了个醒。

    放眼全球,不同文化背景之下,人们又是如何体现孝道的?

    法国:成年子女离家给双方自由

    万凌虹女士旅居法国多年,她说,和传统外界看法不同,一些法国父母认为成家立业的子女如果能给自己一些发挥余热的机会,也是不错的孝敬方式。

    万女士:跟父母出去散步是有比较常见的,但其实父母照顾孩子的情况还会居多一点,像我们从来没有带过我爱人的父母出去旅游过,倒是他父母会组织一些活动让我们参加,在我看来还是父母帮助孩子的成份还要居多一些。

    在西方人看来,父母让成年子女离开家,本意并不仅仅是给孩子自由,还包括还父母自由。而这恰恰体现出了东西方家庭中孝文化中的不同之处。

    万女士:我觉得法国父母是这样的,你有困难我会帮助你,我也很高兴的能够享受跟孙子、孙女之间的一些生活,但是其余时间他想出去旅游,他或者是要出去见他的朋友,或者他要去看电影或者干吗,他非常自由,他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非常丰富,而不像中国的父母,我觉得中国的父母是围着子女去去转的。

    日本:孝顺方式含蓄传统兼有西方式自主

    在邻国日本,全球华语广播网日本观察员黄学清说,和中国的家庭观念类似,日本人孝顺的方式含蓄传统,但也有西方式的相对自主。

    黄学清:在日本,母亲节、父亲节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幼儿园的老师会教孩子们给父母制作手工的礼物。据调查结果显示,日本人一年为父母尽孝所花的费用平均大约是14万日元,约合11000多元人民币,其中主要花在为父母买礼物,一起去吃饭和回乡探望父母上。日本每年8月盂兰盆节和元旦也像我们的春节一样全国大移动,都是回家乡看望亲人的。

    日本的子女在离开父母以后特别是结婚以后基本就是另一个独立的家庭了,父母为子女出资购房,常年为子女带孩子的并不多,近年来日本也有父母和子女关系越来越疏远的倾向,比如前一段时间一位当红搞笑艺人有可观的收入,他的母亲却在领取国家救济,引发了日本社会对救济制度和赡养父母问题的大讨论。

    非洲塞拉利昂:敬老爱小观念极强

    非洲大陆上随处可见的大家庭都是其乐融融的。10多年来深入非洲的旅行家梁子一度提到的塞拉利昂南八马村就是个代表。

    梁子:非洲人的家庭概念比中国人的还要强,个人是属于家庭的,家庭又是属于村庄的,所以他们的生存的观念就是敬老爱小非常的明显,一大家子人在一起生活,对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只要有年轻人一口吃的,老人是一定是不会落下的,一大家庭在一起也不分家。

    我去过一个非洲村庄,这个村庄就是一家人,村里面的酋长就是他们家的老爷爷,老爷爷去世以后就是老爸爸,所以他们一生中根本就不分离,而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的这种现象在非洲随处可见。

    目前非洲有很多出国打工赚钱的年轻人,其中很多人会把一半以上的收入寄回家乡孝敬父母。说到敬老的非洲人,梁子还举了两个终极版的经典案例。

    梁子:在非洲尊敬两人有两条最明显的,一进村都要先拜访长老,这是对老人的尊重,第二很多人很多家庭会把老人,去世老人的坟墓安葬在家里面,实际上它是一种祖先崇拜,这个老人到上帝那儿报道去了,但是他们也是能用眼睛看着自己的家人,可以引导他们做好事不做坏事,给他们力量。

    虽然不同国家、地域文化不尽相同,但是尊敬和关爱父母几乎是世界上每一个民族共有的道德准则;歌德说,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的确每一个人,当你还是脆弱的孩子,父母曾经那么用心的呵护你。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新"24孝"每一项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动作,体现的却是子女的用心。现代社会,儿女们或谋生在外,或成家立业,肩负更多责任与压力,但无论如何,不要把孝顺这件事儿放在角落。

(责任编辑:石兰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