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出台超8千亿投资计划 重大项目共40个

2012年08月17日 12:12   来源:南方日报   龙金光 实习生王梦宇
    长沙出台超8千亿元投资计划贵州规划规模或达3万亿

    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各地稳增长的序幕也随之拉开。近日,媒体报道,宁波、南京、长沙纷纷出台投资计划。其中长沙出台超过8000亿元的投资计划,预计未来五年每年投资额在1600亿元左右;贵州的发展规划规模甚至达到3万亿。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微博)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稳增长”成为当前政策调控的主要目标,种种迹象表明,托底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仍将是投资。

    地方稳增长政策鱼贯而出

    相比中央政府和国家层面按兵不动,地方政府的投资意愿更加强烈。

    7月末,长沙市公布了重大项目计划的具体内容,“四十”重大项目共40个,总投资3748亿元,既包括黄花机场二期建设工程、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在内的十大基础设施投资;亦有长沙黄兴北路棚户区改造、滨江新区整体开发等为内容的十大片区建设。涉及民生、综合交通体系、城市设施体系、新型城市化布局、产业发展等领域。此外,另有155个一般项目,总投资4544亿元。是针对国家加大对节能减排、社会民生方面投入,在节能环保和社会事业领域补充了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项目。

    在长沙之前,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政策,涵盖投资拉动、房地产消费、汽车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文化体育娱乐消费、教育消费、健康消费、会展消费、节假日和新型方式消费以及绿色消费等10个方面。

    宁波政府网也公开消息,宁波市政府关于推进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若干意见。政策内容包括减税、降低中小企业成本、鼓励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强化区域业绩考核。

    贵州更不甘落后,据国际金融报报道,贵州《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即将于8月份公布,计划投资2—3万亿元,涉及10个国家级重大项目、50个省级重大项目、200个省级重点项目。

    投资并非全部政府主导

    规模如此宏大的投资地方政府的资金从何而来成为市场普遍关注的焦点。

    以长沙为例,在投资惯性增长之外,未来5年将投资重点项目共8292亿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长沙市去年全年的地方财政总收入只有668.11亿元,这意味着,8000多亿元的投资项目需要该市10多年的财政收入。而号称将投资3万亿元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贵州省2011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330亿元。

    不过,海通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高远从银行贷款、地方财政、土地出让金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长沙公布的重点项目大概不会面临明显资金短缺。

    高远表示,假设8292亿元的投资资金有15%是靠银行信贷来筹集,那么需要1200亿新增信贷资金。而“十二五”期间长沙年均1500亿中长期贷款是比较可能的,即五年大约有7500亿新增信贷。这些项目所需信贷资金占总新增信贷16%,并不算高。

    长沙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2010年和2011年实现了高增长,增速都在30%左右,即使在经济环境较差的2008年和2009年,增速也有20%。今年前5月,长沙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为17.4%,从月度数据趋势上看已经止跌企稳,接下来应该能有所反弹。预计未来几年,长沙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应当能在20%-30%。

    另外,长沙还通过发行城投债和基础建设信托等方式为投资项目融资。

    不过,湖南省发改委副主任黄志军告诉南方日报记者,长沙的这一轮投资,他们将重点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并非全部是政府主导。

    有效的投资是较好选择

    高远表示,以长沙为例,他们进行项目总结分类后发现,产业项目投资仅占总投资规模的16%,其他项目分别是功能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项目。从长远看,后三类项目并不造成产能过剩问题。对于广大的中西部而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仍有较大空间,其核心问题是投融资体制问题。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还将稳定加速。这是中期内稳定需求、缓和中国经济“去房地产化”实际有效措施。考虑到出口和消费增速低位企稳,基础设施建设将是中国经济“短期反弹、中期平稳”的可靠保证。

    对此,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海峰认为,长远来讲,消费是主力,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大规模拉动消费不现实,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为了稳增长,有效的投资是目前较好的选择。

    “对于地方政府大规模投资刺激计划,我们应该持冷静客观态度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全盘否定。”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表示,任何时候任何国家,投资永远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出口和消费最终也离不了投资。关键问题是:投资哪些行业?谁来主导投资?资金来源是什么?为此,向松祚呼吁政府投资要专注教育、医疗、社保、保障房;要真正创造公平环境,让民间资本自由投资所有领域。同时要全面鼓励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各类产业基金大发展大繁荣,鼓励企业和地方政府自主发债,激活债券市场融资能力。

(责任编辑:宋雅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