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改革新农合支付方式 按人头总额预付

2012年08月21日 06:54   来源:解放日报   孙刚

  探索破解医疗控费难题,浦东“先行先试”推出新措施。浦东新区昨天(20日)宣布,从今年8月1日起,正式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支付方式重大改革,由过去“事后按项目支付”变为“按人头总额预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既管健康、又管费用,成为参合农民的双重“守门人”。

  今年是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10周年。“农合之‘新’,体现在政府参与,投入不断增加。”浦东新区卫生局局长孙晓明介绍,从人均筹资水平看,2003年浦东地区仅210元左右,今年已经达到1080元,其中农民自己只需付260元,其余由区镇财政和村级集体出资;从大病保障看,10年前浦东参合农民当年报销最高封顶3万元,今年已提高到20.5万元,使因病致贫大大减少。

  不过,在国内多地出现的医保收支不平衡现象,近年来也困扰着浦东新区新农合基金,2010年缺口近2000万元,2011年近3000万元,靠历年结余填补。新区卫生部门会同专家深入调查分析:医疗费用快速增长有需求上升的客观原因,也有支付方式不合理的缺陷,部分医疗机构依靠大处方、不合理检查、过度医疗服务来补偿医疗技术劳务收入不足,导致浪费甚至滥用新农合基金。

  国家医改方案提出,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快速增长。浦东结合实际,借鉴英国等国的成熟经验,启动实施新农合“按人头支付”改革。孙晓明解释,“按人头支付”就是将新农合所筹集资金,在区层面提留10%作为公共卫生和应急支出,其余90%分四个季度,按各乡镇实际参合农民数量下拨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人头下拨的基金,要用于社区内参合农民门急诊、住院的报销以及大病二次补偿,除特殊原因超支不补,有结余则适当奖励。

  “由事后结算到总额预付,此举带来的最根本变化,是督促社区医疗机构自觉控制费用,不但要看好病,还要为农民的医疗费用把关。”川沙新镇合作医疗事务所所长郭海东说,主管医生不仅自己杜绝不合理用药和过度医疗,还要关注患者转诊到上级医院后发生的费用情况,主动选择“性价比”高的大医院,而非过去那样转上去了事。此外,除了为眼前“精打细算”,社区医生还要着眼长远,根据疾病谱的变化加强预防和健康管理,让参合农民尽量少生病、不生病,从源头上节约医疗费用。

  按人头支付后,社区医生会否为了控费“大病小看”、推诿病人,甚至利用手中的转诊权力“吃拿卡要”,重演过去定点医疗时代的旧疾?新区卫生局有关负责人对此明确,已制订了严格的监管措施,依托全天候的信息系统和畅通的投诉渠道,一旦发现将予以严惩,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方面,本市正在进行多元化探索,如青浦金泽镇试点高血压、糖尿病等“单病种预付”。浦东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新农合 “按人头支付”改革,在各区县中属首创,在全国也不多见。本市将根据浦东的试点经验,加以完善后逐步推广全市农村地区。该负责人同时表示,新农合的支付方式改革,对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和居民基本医保制度,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李宏果)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