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长安镇沙头社区户籍人口6100多人,却有近千人以社区工作人员身份在社区领工资。雪上加霜的是,该社区近年来投资失误,负债近4亿元,大部分“社区干部”工资半年以上才能结一次。
该社区有居民怀疑,这么多人在社区领工资,可能存在着多人领工资不干活的现象,该社区相关负责人否认了这种怀疑。
现状◎拖欠工资,发达社区成笑柄
根据长安镇政府官方网站,沙头社区面积约13平方公里,由7个居民小组组成。该社区有户籍人口6188人,新莞人6.8万人。到2010年底,该社区共有外资企业138家,民营企业135家。社区两级集体总收入1.98亿元,两级集体资产总额17.7亿元。
从数据看,沙头社区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社区。但实际情况如何呢?
近期,有社区居民向南方日报投诉,该社区工作人员工资经常不能按时发放,且有可能存在领工资不干活的现象。
沙头社区西坊小组居民陈先生抱怨说:“长安有的社区,每户居民每人能分红几千元,我们社区现在干部工资都发不出来,都成为本地人中的一个笑话了。”
据当地居民介绍,当前,沙头社区有近1/3的成年人在社区领工资,平均每个家庭中就有一人在社区领工资。
陈先生说:“实在太夸张!而且,不是所有领工资的人都在干活,很多人在家吃空饷。”
苦衷◎社区不得不给一些人“安排工作”
9月5日,记者来到沙头社区党委书记陈某的办公室,请求采访核实社区居民反映的有关问题。
陈某拒绝接受采访,说:“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社区领工资。书记是管党务的,具体工作人数和发放工资情况,要问社区居委会主任。”
但随后,该社区居委会主任也声称没时间谈这个问题。
记者辗转来到该社区“两委”办公室,办公室陈主任接受了采访。
陈主任核实:截至2012年6月,沙头社区本地户籍人口有6100多人,共2000多户。在社区领工资的工作人员有1580人,其中本地人993人,外地人587人。
陈主任说,因为社区治安、环卫、城管、出租屋户管等,都需要社区出人,所以,社区就有了1580个工作人员。
陈主任又解释说,现在社区居民就业压力确实大,很多本地大学生一毕业就等着社区给安排工作,不安排又得罪人,社区确实有压力。
他否认社区存在居民所怀疑的“吃空饷”现象。他说,587名外地工作人员,主要是治安员和环卫工,本地人“还是坐办公室的多”。
针对社区是否按时发放工作人员工资问题,陈主任说:“对于治安员和环卫工这块,我们基本能按月发放,其他社区工作人员基本按半年结算一次,有少数申请按季度发放一次。”
当前,治安员和环卫工工资已经发放到6月份,其他工作人员,可能在本月中旬领到上半年工资。
探因◎投资失误,雪上加霜
陈主任认为,社区无法按时发放工作人员工资的原因有二,一经济环境不好,二是社区集体经济投资失误。
他说,沙头社区2011年的集体纯收入为7100万元。支出方面,工作人员工资、偿还贷款利息占了一大半。其中,1500多名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每年要3000多万元。
沙头社区会计办公室一名蔡姓负责人则补充说,沙头社区有一笔3.3亿元的银行贷款。仅这笔贷款,每年利息就要还2000多万元。
蔡女士说,发完这两笔钱,社区可用的资金基本就所剩无几了。
她说,社区还有3笔单项为千万元的银行贷款。这几笔贷款都是按季度,本金带利息一起还的。每个月,社区集体收入只能先还银行的贷款和利息,剩下的钱才能用来发工资和干其他的活。
根据该社区多名工作人员的陈述,该社区2008年投资兴建的一个五金饰品城项目,被看作当前集体经济困难的原因。当年,该社区贷款3.3亿元,在社区建安路689号兴建了一个五金饰品城。4年过去了,该五金饰品城尚未如期产生效益。
蔡女士说:“现在,(五金饰品城)运营方还拖欠我们5个月的租金,一共1000多万元。如果这个项目的租金能按时交来,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就能按时发放。”
前景◎大多数受访者一脸苦笑
陈主任说,沙头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厂房和市场物业出租等。他说:“酒店和房地产,我们社区基本没有涉及。现在经济环境不好,社区收入不是很多。对于社区现在的困难,绝大部分社区干部还是能理解的。”
记者在该社区办公大楼随机采访多名工作人员,大部分受访者都是一笑苦笑。
社区“两委”办公室有年轻工作人员说:“有什么办法?我们都能理解社区的困难。如果没有贷款投资那个五金饰品城项目,我们也不会沦落到发不出工资的地步。”(记者/郝金朋)
社区机关化也会导致“希腊化”
观察眼
一个集体纯收入超过7000万元的社区,居然无法按时向社区工作人员发工资,这在富裕的东莞确实是个笑话,但它却是个严肃的笑话。
一般认为,借债分红与庞大的公共管理支出,是部分村社可能滑向“希腊化”的主因。现在看来,社区机关化,可能把一个富裕社区吃穷,把一个负债社区吃垮,使之最终陷入“希腊化”泥潭。
现在的沙头社区,就很像曾被口诛笔伐过的官僚主义盛行的大机关。在那样的大机关里,你会看到机构叠床架屋,会看到工作人浮于事。工资人人有份,干部越来越多。沙头社区机关化最令人大跌眼镜的地方在于:近1/6的户籍人口都成了“社区干部”,都在社区领工资。
该社区真的需要这么多干部?非也。他们自己也知道,“很多本地大学生一毕业就等着社区给安排工作,不安排又得罪人,社区确实有压力”。
某中学教师曾告诉笔者,十年前,他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大都到企业工作或自主创业,而现在,十个学生中有八个在机关事业单位,“最差的也在社区工作”。可见,沙头社区的机关化问题,在东莞或许并非孤例。
看到沙头社区的现状,我们耳边再次响起了汪洋书记对东莞部分农村应防止走向“希腊化”的谆谆告诫。在东莞,警惕“希腊化”应该警钟长鸣。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