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段时间,“高考移民”这4个字,让海南省教育部门头疼,更让本地的高考考生及家长们不安。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一份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异地高考”的文件,再次触痛了海南本地学生和家长的神经。有人担心,“高考移民”的乱象或许会卷土重来,但一些非本地户籍的考生和家长们则盼望着具体方案能够早日出台并实施。
新闻背景: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
文件指出,随迁子女就地高考、中考要有条件准入,包括家长、学生和所在城市三方面需符合基本条件。家长在流入地要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住所、稳定的收入,交了各种保险,尽管不是户籍人口,但是常住人口。学生本人在流入地就读的时限不同,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符合条件的学生跟本地生享受相同的升学考试政策。
“异地高考”,“移民”乱象会否再现
谁是第一拨“高考移民”已经无从考证。据相关数据显示,直到2000年,“高考移民”在海南的规模每年仍在200人以下,对考生整体影响不大。2001年,局面骤变,海南“高考移民”暴涨至1500人,2002年涨到2032人。2002年5月18日上午,因为“高考移民”问题,数百愤怒的海南本地高三学生聚集海口万绿园,表示抗议。2005年,海南高考曾发生过一起典型的“高考移民”事件。当年,海南一所私立学校的“高考移民”李洋以897分获得海南省高考理科状元,但被海南省教育厅取消报考一本院校,同时被取消报考一本院校的“高考移民”还有28人。
2003年2月24日,省政府正式下发了《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考条件暂行规定》,对外省考生报名参加高考做出了特殊限制。之后,政府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铁腕手段扼制“高考移民”的数量。时至今日,“高考移民”的大潮已逐渐消失。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异地高考”的文件,再次触动了一些人敏感的神经。“内地学生看重这里较低的高考门槛,如果再次大量涌入,对我们太不公平了。”正读高二的本地学生小周说。
海口华兴学校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年的“高考移民”大军给本地学生的升学率带来了严重影响,希望相关部门能严格考察,在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问题的同时,也能对“高考移民”严加控制。
寒窗苦读,却在高考前戛然而止
在调查中发现,海口有不少学生都属于“异地考生”。他们与“高考移民”不同,他们是因为父母的工作等关系,自小跟随家人来到海口生活、学习,甚至有的就出生在海口,但是由于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他们中有一部分没有取得本地户口。因此,按相关规定,在中考择校时,他们的考试成绩即便满足分数线要求,也不能选择那些资质较好的公立高中,更不能在本地参加高考。所以,这些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基本上都是在费用较高的私立学校度过的。
“去年就有几个放弃高考的。”海口华兴学校高中教务处陈主任说,每年都会有大概十多个高三学生是没有本地户口的,这些学生中的一部分会在考试前转学回户口所在地,正常参加考试,还有的学生因为自身和家庭原因,再加上转学回老家要面临诸多困难,只好无奈放弃了高考。
陈主任介绍,该校的教师约有80%来自内地,而目前这些外地老师当中大概有20人的孩子还未取得本地户口,他们的子女也面临着“异地高考”的问题。“我的孩子现在上初中,也担心不能在这里参加高考。”陈主任是在1996年从重庆来到海口的,至今已有16年时间,孩子出生在海口,但由于一些原因,至今仍未获得本地户籍。
海口景山学校教务处的李老师表示,该校也存在一部分无法在本地高考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更多,因为高年级的学生大多出国或是回户籍所在地了,目前,该校教职工当中也有20多人的孩子将要面临“异地高考”的问题。
转回原籍,回去之路并不平坦
对于那些不能在本地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转学回户籍所在地成了当下最好也是惟一的办法,但这条路并不平坦。
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不愿意,或者不会轻易采取这个办法,这其中原因包括各地之间存在的教材差异,学生回去上学无人照料日常生活,而且手续办理过程复杂,不是所有学校都会接受此类转校生,在办理时间上也容易耽误考生等。
“连换授课老师都会有影响,更何况是转到一个教材都不同的学校。”华兴学校文科英才班的高三班主任韩老师说,如果选择转学回户籍所在地的话,首先面临的就是教材问题。由于地域差异,海南的教材和外地的肯定不同,这些孩子都是从小学就在海南念的,这么多年已经适应了这里的教学方法、课本和试卷的题目形式,突然之间给他们一个完全陌生的课本,他们会很难适应。而且,海南的高考分数计算方法也与内地不同,内地基本都是考察原始分,而海南是用换算分。所以说,仅这一个因素就容易对学生的高考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孩子回老家上学无人照料,也是家长们担心的问题。韩老师说,她的班里有一个女孩上个月才办理转学手续,之所以拖到现在,就是因为那边没人照顾,而且她出生在海口,老家对她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地方。“她是班里的第二名,如果她在考试中正常发挥,以目前分数估计,能考到一个一本及以上的学校。家人不想让她错过高考,就把她送回老家了,现在她一个人在广东,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了。”
“教材不同,孩子肯定吃亏,再说奶奶都80岁了,照顾不了他,我们也不能辞职回去陪他。”一位高三学生的家长陶女士说,她在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工作,因为工作调动,1998年从湖北来到海口,现在只能等待新政策的落实。
除了户籍,他们已经是海南人
开学不久,目前仍有一部分外地户籍的高三考生留在海口“等待”。华兴学校高中教务处的陈主任介绍,目前高三年级还有十几名没有在本地高考资格的学生。另据景山学校教务处的数据显示,目前高三年级有8名非本地户口的学生还未转走,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共有32名,初三年级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29人尚未获得本地高考资格。跟其他学生相比,他们并没有惧怕考场的感觉,反而格外地渴望高考。
“就算现在回老家也考不上大学,如果这样还要再复读一年,那么多年形成的差距,一年时间怎么可能弥补?”福建籍的高三学生杨邓航无奈地说,“我不想跟我们学校上一届的几位学长那样,在高考那天,只能目送其他同学去考场。”
“希望相关政策能在今年12月高考报名之前出台,我们就能参加高考了。”高三学生向鹏竹说,父母上世纪80年代就来到海南,1995年,他在海口出生,已在这个城市生活了17年,从小到大的学籍都在海口,父母的工作稳定,也购买了房产和保险,除了户口不在海南,已经算是半个海南人了,而且很多亲戚朋友都迁过来了,“对我来说,这里就是我的家。即使现在转回四川老家,也跟不上那里的教学进度,就算获得高考权利,也不一定考得上大学”。
高三学生樊鑫的老家在四川都江堰,他小学时来到海口,全家都搬了过来,再回老家考试已经不太现实,父母也一直为这件事操心。他表示,自己压力很大,曾一度向家里要求放弃高考,但是,“父母考虑到我成绩不错,如果放弃太可惜,他们鼓励我坚持下去,希望新政策尽快实施,给我们这群人一个机会。学了这么多年,如果连考试都不能参加,我心里很难接受”。
方案年底前出台,执行时间未定
据了解,现阶段执行的高考资格审查的内容包括,要求考生和其法定监护人的户口都在本地,并且满3年以上,如果落户时间不满3年,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只能报考三本及以下院校。
据海口市龙华办证中心的一位民警介绍,目前外地来琼人员取得本地户口只能通过9种方式,包括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夫妻投靠,干部调动,工人调动,大学生毕业分配,公务员录入,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老人投靠子女以及军人家属等。
海南省考试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异地高考”问题,自从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文件下发后,省里相关部门正在积极调查研究,并着手制定方案,方案会在年底前出台,但由于该政策的出台势必会带来其他影响,如“高考移民”,所以要听听社会各方面的声音,避免对本地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该方案的制定要经过审慎的考量和定夺,具体的执行日期目前尚未确定。
(海口晚报)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