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五市入围中原经济区规划 范围仅次于河南

2012年09月26日 09:41   来源:安徽商报   强飞 余红霞
    昨日,来自安徽省发改委的消息称,目前《中原经济区规划》尚处在初稿阶段,我省的宿州、淮北、亳州、阜阳、蚌埠以及淮南的凤台县和潘集区都已进入。未来,规划的编制重点在具体实施的措施,区域范围变化不会太大。

    经济区面积超过英国

    早在去年,就不断有关于《中原经济区规划》的消息传出。一年过去了,蓝图日渐清晰,我省五市一县已纳入了规划初稿范围。

    今年8月7日,国家发改委在郑州召开《中原经济区规划》编制启动会,从河南媒体报道的消息看,中原经济区规划范围覆盖了28.9万平方公里,约1.7亿人口。面积超过了英国,而人口与巴西相当。具体范围包括:河南全省;山西省的晋城市、长治市和运城市;河北省的邯郸市和邢台市;山东的聊城市、菏泽市和泰安市东平县;安徽省的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阜阳市、蚌埠市和淮南市凤台县,共涵盖30个地级市和两个县。

    昨日,来自省发改委的消息称,除了上述5市1县外,淮南市的潘集区也纳入了规划范围。虽然规划尚在初稿阶段。不过,发改委此前曾表示,“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这一国家级战略规划的主线和核心任务。

    覆盖我省范围仅次于河南

    “这次终于搭上了中原经济区的航空母舰。”省领导的一席话最能说明纳入规划的来之不易。

    梳理中原经济区规划的历史可以发现,概念提出后,似乎一直是河南省的事情。2011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及“以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研究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今年4月,河南省请示国务院“编制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随后,包括安徽、河北、山东、山西甚至陕西纷纷上书希望能将毗邻河南的本省更多区域纳入规划。

    从目前敲定的初稿来看,范围上,通过我省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的积极争取,安徽获得了仅次于河南的规划范围。“这个规划是以河南为基础的,河南全省18市都在里面,安徽能将几乎皖北所有地区纳入规划,太不容易了。”我省一位多年研究区域经济的专家告诉记者,振兴皖北是安徽多年的梦想。而纳入规划,则是梦想达成的重要一步。

    根据计划,《中原经济区规划》有望在年内出台,而近期的重点工作则是规划具体实施的举措和细节,范围不会有太大变化,这意味着我省将在年内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之后,获得第二个国家战略规划。

    国家战略释放多重利好

    从目前初稿确定的范围看,陕西省并未纳入规划范围。安徽也从之前的两市版本、四市版本跃升至五市一县一区,几乎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形成连接。各省为何全力争取这一规划?

    2009年9月,国务院原则通过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这也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后,国家寻找的又一战略支点。随后,包括让皖江城市带在内的多个中部地区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以皖江示范区规划实施2年多来的效果,就能看出国家战略对地区经济发展意味着什么。 2011年公开数据显示,我省核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31个,投资总额72.5亿美元。其中,皖江城市带收获了231个项目中的173个,投资总额56.2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7成以上,皖江城市带吸引外资优势明显。而这种优势来源于国家、省市对规划区域的重视。“特别是国家层面的重视,从定位、规划衍生出了政策、资源的具体支持。”上述专家告诉记者。

    实际上,皖北地区在近年来,一直保持着非常好的发展势头,GDP、投资等重要数据增幅,都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皖北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24亿元,增长11.5%,增幅比中原城市群快1.4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徐晶慧)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