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0年 福州小桥风味小吃楼重建(图)

2012年09月26日 14:41   来源:福州晚报   谢充灵

  不少去福州中亭街游玩的市民会注意到,达道路一家名为达道美食城的风味小吃楼正处于半营业半装修状态。对这座楼,一些“老福州”可能还会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它曾是热闹一时的小桥风味小吃市场。昨天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这座楼正是要按原来小吃楼的风格进行重建,到年底整体开业时将是福州最大的风味小吃美食城。

  昨天中午记者走访时注意到,达道美食城共有4层,一楼已在销售各种福州特色小吃,包括鱼丸、锅边糊、肉燕等,餐厅里近百个座位座无虚席。其余楼层有些还在装修。

  “一楼上个月开始试营业,其他楼层还在装修,整座楼估计在今年底才可以整体营业。”昨天,福建老字号企业福州达道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正伟告诉记者,该楼是一座仿古的老建筑,4层共有2000多平方米,由他们按照台江区政府“高端风味小吃美食楼”的定位要求进行重新改造建设。

  记者了解到,该楼建于上世纪80年代,据《台江区志》记载,之前该地是花、鸟、鱼市场,这些市场搬迁后台江区开始建设仿古建筑的小桥风味小吃市场,并于1984年10月2日开业。1985年5月,当时的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长王丙乾等还到台江区小桥风味小吃市场进行视察。到1990年,该风味小吃市场已成为达道路商业街的重要组成部分。

  董正伟说,因为聚集了以福州小吃为主的各地小吃美食,小桥风味小吃市场曾热闹一时,在这里品尝福州小吃现已成为不少“老福州”的美好回忆。不过在上世纪90年代,因为经营等各方面的原因,该楼四楼改成了办公场所,二楼和三楼则变为宾馆,只有一楼还有部分餐饮店。“去年台江区决定在原址恢复经营风味小吃,我们接管后就开始对整栋楼按当时的风格进行重新装修。”董正伟告诉记者,因为该楼所在位置是达道路,而且他们企业也是经营达道牛肉起家的,所以就把这栋楼改名为达道美食城。他说,现在一楼销售的全国各地小吃已有200多种,以后二楼计划引进八县(市)的特色小吃,三楼、四楼则是经营广东茶点。按他们的计划,福州的特色小吃以后将占总体的60%,并以品牌产品为主,以此体现福州特色。

  □财富点评

  品牌缺失 福州小吃陷“围城”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这正是近几年福州小吃美食城发展的写照。而在这些“进进出出”的美食城中,记者发现,缺失的是质量过硬的品牌小吃。

  随着城市综合体的兴建,前几年福州小吃美食城可谓是一哄而起。记者了解到,在2005年前,福州小吃美食城不多,仅有元洪城的美食大世界、东方百货8楼的小吃美食城等。到2007年福州小吃美食城迅速增加,当年4月至9月,就有宝龙城市广场负一层“食全食美”美食广场、万象城“大千食界”美食广场及中亭街地下一层美食城等3家美食城陆续开业。

  但到2009年前后,多数小吃美食城纷纷歇业或转行。不过,此后福州小吃美食城仍是“前仆后继”地开张、关闭。2010年底,消失17年的老字号“味中味”在八一七路原址附近重新开业;2011年5月,福州金山乐都汇四楼的美食城开业。但从目前情况看,前景并不乐观,如乐都汇美食城,仍在经营的小吃仅剩两三家,其余的都已撤出。

  近年随着福州特色景点的修复兴建,来福州旅游的外地游客逐年增多,地方小吃的市场前景也凸显出来,这也正是小吃美食城不断涌现的原因之一。但多数最终又都遗憾离场,很多人把其中的原因归结为各个美食城定位雷同,经营的都是全国各地小吃,产品又几无区别,所以对市民来说,自然没有持续的吸引力。

  产品雷同或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据记者的采访,恐怕另有更重要的因素值得小吃美食城经营者们思考。

  馥华、达道牛肉等多家福建老字号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福州很多小吃名声在外,这对福州小吃来说是好事,但在实际推广中却有不少尴尬。比如福州鱼丸,现在街头的各种鱼丸店很多,但质量参差不齐,外地游客来福州吃到质量好的鱼丸,会觉得福州“鱼丸之都”名副其实,但如果吃到质量差的,他们就会否定整个福州鱼丸,此后再向他们推广福州鱼丸,他们就很难接受了。

  福州市烹饪行业协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现在福州小吃多数没有统一的制作标准,所以各家做法、口味都不太一样,特别是杂牌产品。但因为布点多,杂牌产品往往又被认为是行业的代表,这就容易造成“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所以福州要发展特色名小吃,恐怕还是要抓品牌。

  记者也注意到,不管是已退出的还是新进入市场的小吃美食城,缺失的也正是知名品牌小吃,没有质量过硬的产品支撑,美食城就难有生命力可言。众所周知,地方小吃是发展旅游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目前的情况是,福州老字号等名牌小吃都较为分散,有些甚至难见踪影,因此在打造特色旅游景点时,相关投资者和相关部门恐怕也需要在这方面有所考虑。

(责任编辑:袁霓)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