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市人大召开的全市保障性住房工作情况通报会获悉,我市住房保障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以前以买经济适用房为主的产权保障方式,将变为以承租公租房为主的租赁保障方式。这意味着,在保障房“大戏”中当了近20年主角的经济适用房将“退居二线”,公租房取而代之。
1993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建经济适用房。截至去年底,我市共竣工经适房2026万平方米,解决了21.5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2007年以后,我市住房主要保障对象,由“中低收入困难家庭”,调整成“低收入家庭”,保障目标也由“居者有其屋”,调整为“住有所居”,即买不起经适房的低收入家庭,有房住即可,不一定要有房屋产权。
经适房沦为配角有两个原因:因地段较偏,配套不全,部分项目空置率较高;经适房售出后,后期管理困难。如洪山区青菱乡的“青菱城市花园”,面向社会的928套经适房,发售4年入住率不到三成;汉阳区“惠民苑二期”、江岸区“谌家矶·天兴花园”两大经适房项目,装修和入住户数均不到三成。因经适房是有限产权房,有些家庭购买后,在经济条件转好时,却不愿出让,还有些家庭将房屋违规出租。
近两年,我市新建保障房中,经适房占比逐步减少。去年,新建公租房数量首次超过经适房。今年,我市计划开工建设的10.7万余套保障房中,公租房为2.5万套,而经适房仅为6000套。
市房管局介绍,今年,我市仍有3150套经适房上市。5年内,我市将形成以公租房为主导的新型住房保障体系,并实现公租房、廉租房、经适房保障标准“并轨”。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