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上午,雨过天晴后气温迅速回升,记者到沾化县冯家镇李家村探访棉花收获情况。与一年前相比,今年的情景颇有不同。
地里的棉花已经到了采摘的时候,从长势看不如去年。今年夏天,台风“达维”从此过境,棉花普遍产量下滑,质量也受影响。
棉花歉收,46岁的棉农张汝和却看不出沮丧,他正挥舞手臂指挥着一台美国进口的大型采棉机进地——机手同样来自美国。一阵轰鸣后,棉柴上的棉花绝大部分被采棉机收获,张汝和兴奋地和旁边的农民击掌相庆:“太好了,摘棉花终于也能用上机器了!”
棉花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我省种植面积最大、规模化和区域化程度较高的经济作物。特别是在鲁西北沿海盐碱地半盐碱地区域,常年种植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约占全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近30%。从棉花生产全过程来看,耕整地、播种、植保等环节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棉秆收获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棉花收获仍完全靠人工采摘,收获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棉农苦不堪言。
50岁的冯家镇孙家村棉农孙亦国告诉记者,一个人累死累活采摘一亩棉花也要四天左右,雇一个人每天要80-100元,再加上其他成本,部分棉农辛苦大半年不仅不挣钱还赔钱。
张汝和的另一个身份是沾化惠农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早在2010年他就想购置一台机械提供棉花收获服务,按照他的想法,一台机械一年可作业3500亩左右,按照收获一斤棉花0.6元的价格,两年就可收回成本。
但事情并非仅购买一台采棉机那么简单:机采棉需要改变当地原有大小行种植模式,采用76厘米等行距种植,采棉机才有用武之地;棉花机采后杂质较多,还需要配套的清选设备。同时,一台国产采棉机价格在100万元左右,进口机械在200万-300万元,这也是张汝和难以承受的。
今年初,国家出台政策,购买大型采棉机购置补贴从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此外,对首次购买价格适中的棉花收获机的农机合作社,我省还将给予一定奖励。省农机局局长高明飞告诉记者,现在购买一台100万元以内的大型采棉机,农民的实际出资额有望降到总价的50%以下。按照这一政策,沾化县惠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利津县永信农机合作社分别购买了一台国产自走式3行采棉机,我省棉花机械收获实现了零的突破。沾化县第三棉业公司还投资300万元,新上机采棉清选加工设备生产线,成为新疆外全国第二家加工生产机采棉的单位,解决了机采棉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今年2月,省农机局还与全球最大的农机生产企业约翰迪尔公司签订了合作建设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协议,在冯家镇建立了500亩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核心示范区,研究适合黄淮海特别是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最佳实施方案;还首次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列入全省农机化创新示范项目,选择优良品种,统一栽培模式,分别在滨州、东营建立了上万亩的机采棉示范基地。
高明飞告诉记者,到今年上半年,我省农机总动力发展到1.22亿千瓦,农机总值达到660亿元,农作物耕种收全程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9%,其中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约90%,在全国遥遥领先。但部分经济作物受种植农艺和气候环境制约,机械研发和推广使用难度大,生产手段落后,农民劳动负担较重,推进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已成为我省农机化转型发展的重大课题。
当前全省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为58%,我省提出三年后要达到65%以上。今年以来,我省已建立了花生、棉花、马铃薯等作物45个农机化创新示范基地,推广技术积累经验。对于一些关键技术难题和体制机制障碍,将逐一破解,通过促进经济作物农机化发展,让农民的工作、生活更加快乐、更有尊严。
(责任编辑:韩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