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阳光环保"助推污染减排

2012年10月18日 11:41   来源:河南日报   徐东坡 马书勇 王莹 宋德永
    “阳光环保”助推污染减排

    河南省环保厅强化制度创新推动管理转型

    记者近日从省环保厅获悉,为了深入推进污染减排等环保重点工作的开展,确保完成年度减排目标,进一步腾出环境容量、支持经济发展,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群众健康,省环保厅不断加强机制创新,在资金分配、项目安排等关键环节和总量预算、行政许可、环保执法等重点领域推行“阳光环保”,加强廉政建设,并以此提高行政效能,促进管理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抓住关键环节,凸显减排效益,确保资金分配和项目安排见到实效

    今年以来,省环保厅共争取到国家环保专项资金9.38亿元。为了充分发挥这些资金的环境效益,省环保厅不断探索资金分配和项目安排新机制,将其作为主要污染物总量预算管理制度的落实、深化、延伸和支撑,先后召开厅党组会、厅长办公会和全省环保系统视频会,结合河南省“十二五”环保规划和国家下达的“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责任书中确定的减排重点工程项目,以推进污染减排、改善环境质量为目的,以形成实际减排效果为标准,明确了专项资金分配比例与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污染减排任务及与之相配套的减排工程项目挂钩,多减多得,少减少得,不减不得。同时,细化了支持范围、分配原则、项目审查、监督管理、项目验收、激励约束等一系列制度,并把资金总额、资金指标分配等情况在网上公示,确保了资金项目分配的公开、公平、公正,受到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市、县的普遍认可。

    据悉,为贯彻落实省政府“33155”行动计划,省环保厅把各类环保专项资金优先向产业集聚区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倾斜,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加强环境要素保障,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今年争取到的4.86亿元“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考核奖励资金中,安排3亿元用于支持34个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单个项目资金支持比例由20%提高至30%。“十二五”期间,全省将建成96个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达到266.95万吨/日,届时将形成化学需氧量、氨氮减排能力8.77万吨/年和0.58万吨/年,腾出的环境容量可满足总投资2万亿元左右的工业项目所需水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

    省环保厅负责人指出,今后环保系统省内杜绝跑资金、跑项目,环保资金分配和项目安排主要以污染减排效益和环保工作成效为标准,这就需要各地扎实抓好项目落实和资金使用,真正实现最大的减排效益,减排量越大,环境效益越好,就会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各地还要结合当地污染减排任务,切实做好项目挖掘和储备工作,项目减排效益好,不用跑不用找,省环保厅将依序安排资金项目。“阳光环保”体现的是勤政廉政、公开透明,有效杜绝了“跑省进厅”现象发生。同时,这也是转变作风、务实重干、关键在做的具体体现,各级环保部门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谋划重点工作上、推动项目落实上,真正把专项补助资金转化为污染物削减量、转化为可利用的环境容量、转化为支持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突出重点领域,推进“阳光环保”,确保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今年以来,省环保厅针对环保重点领域,全面推行“制度+科技”工作模式,建立健全全程监控和动态预警网络。目前,环保行政事项网上运行平台正式开通,10项环保行政审批事项、2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上网运行;对区域限批、挂牌督办、黑名单,以及大额资金拨付、重点项目安排、招投标等重大行政事项,实行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效能监察,全面规范环保行政权力的使用;省环保厅还同步建设了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平台,实行电子痕迹管理,实时记录每个行政事项的办理过程,并将事项名称、申报条件、承诺期限、办事结果等全部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同时,先后出台了《河南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标准(试行)》、《省环保厅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办法》、《招标采购活动中廉政监督工作暂行规定》、《全省环保系统政风行风工作考评办法》等规章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权、行政审批权和人财物管理权的有序管理。

    实行主要污染物总量预算指标管理制度,是深入推动污染减排工作,促进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环境容量的高效利用,使有限的环境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环境要素需求的重要举措。一方面,省环保厅印发了《河南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河南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手册(试行)》,对总量预算管理全过程进行了规范和细化,真正发挥其削减污染存量、控制污染增量、腾出环境容量、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设立了全省统一联网的预支增量管理平台,实行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网上申请、核定和备案制度。对没有预支增量指标的地区,网络系统拒绝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的核定,避免了行政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实现了“阳光环保”。据统计,今年实施总量预算管理以来,全省共有9629个建设项目网上申请污染物排放量,8094个项目通过网上核定,核定的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较去年同期有明显下降。而与此对应的是,河南省工业投资总额持续增加,其中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轻工业、建材工业六大高成长性产业投资3652.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8%,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64.1%,同比提高4.9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9月21日,环保部在郑州召开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预算管理现场会,在全国推广河南省的经验做法。

    另外,省环保厅建立完善了“责任网格化、制度体系化、执法模板化、管理分类化、技能专业化”的环境监察执法模式,进一步明确了执法责任,规范了执法行为,增强了监管效果。今后,在资金分配、项目安排、行政处罚、环评审批、排污许可证发放等各个领域,将不断创新完善“阳光环保”新机制,真正实现环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持续探索创新,完善管理机制,着力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

    体制机制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省环保厅持续探索,突出机制创新在环境管理中的驱动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动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在环境法治方面,适应环境保护需要,积极推进环境保护条例、畜禽饲养污染防治、辐射污染防治、环境应急管理、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监督管理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制定,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河南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已通过省人大常委会一审,争取年内通过二审并颁布实施。在行政手段方面,探索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制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环境质量状况、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科学分配总量预算指标,将有限的环境容量用于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在经济政策方面,加快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制度,从明年开始,新建工业项目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火电、水泥、造纸、印染4个重点行业开展排污权确认;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采购等环境经济政策,以市场手段促使企业由被动治污到主动减污的转变,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率。在科学技术方面,加快实施水、大气、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等重大环境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研究制定重点行业、重点流域地方排放标准,促使企业实施工艺技术改造,提高污染治理水平;实施环保产业示范工程,着重发展环境服务业,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力争把环保产业培育成河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省环保厅厅长王照平强调,省环保厅将进一步深化“阳光环保”,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努力做到“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切实保障科学发展,切实保护群众环境权益,努力提高环境质量水平”,以更大的环保工作成效,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实现不牺牲生态和环境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责任编辑:宋雅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