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投6.7亿弘扬红高粱文化,官民集体亢奋
据新京报今天报道:莫言成为了社会公共资源,莫言家乡拟投6.7亿弘扬红高粱文化。这一系列设想,都与刚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有关。
莫言家的萝卜
高密诗人李丹平说,高密再也不是以前的高密了,“它是中国的文学高地,国家的圣地”。
“圣地”的中心是莫言家的老屋。
平安庄挂起了30多盏红灯笼,进村的大桥刷了两遍漆,桥上的字描成了金色。
10月14日,莫言老家所在辖区高密市胶河疏港物流园区。莫言的旧居屋周围是新种的柏树枝和杏梅树。树上漆了崭新的白漆。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院落,正屋里有一台收音机,是莫言结婚时买的。这是屋里最值钱的电器。一拨拨的人进来,转不开时会默契地排队照相。不认识的人还彼此打招呼,“赶紧看,以后来就要收钱了”。院子的墙缺了一角。有人拿出相机合影,“这是历史”。
莫言的院子里种了一行胡萝卜,被踩得七倒八歪。有人在墙边发现了山药豆。两三个人跑过去摘了起来。妈妈跟女儿说,把山药豆煮了吃,明年咱也拿诺贝尔奖。一个游客从地里挖出一根萝卜,塞在衣服里。出了门,拿着萝卜向村民展示,“莫言家的萝卜,莫言家的萝卜啊”。
区管委会提交了投资50万元对旧居进行整修的规划,山东省旅游局派了专家来研究旅游线路。
分一杯羹
与萝卜相比,很多人在诺贝尔效应里想得到更多。
莫言新闻发布会召开前,发布会所在酒店费尽心思,在布置会场时,把莫言身后的酒店标志放得尽量低,想让电视媒体在播放莫言采访时,能露出酒店标志。
“莫言迷”张守云收藏了一百多套莫言不同版本的书。旁边的人羡慕他,“你可算赚了”。张守云一扬头,“我该准备5000套!”
莫言文学馆馆长毛维杰的手机这几天几乎被打爆。不断有人询问:“能不能把我列为莫言研究会的理事?”此前,莫言研究会已有35个理事。10月15日,东营一所大学的文学院院长来到莫言文学馆,要求建一个实习基地。
招商局局长王述忠10月15日就开会研究如何让莫言促进招商引资。
商人在这方面总是能得风气之先。高密最大一家农家乐的老板冯涛决定将农家乐改名为“红高粱庄园”。
10月13日,冯涛请来了青岛农业大学的教授,指导如何种植高粱。他准备明年春天和周围的老百姓进行股份合作,种上200亩弯头高粱。“高粱地里有故事”,他要把红高粱电影里的场景搬进高粱地。
“万亩红高粱”计划
胶河疏港物流园区管委会等待这个机会很久了。他们的蓝图显得波澜壮阔得多。10月15日,管委会拿出了弘扬红高粱文化,打造半岛特色旅游带的计划书。这是一个需要投资6.7亿元的项目。包括莫言旧居周围的莫言文化体验区,红高粱文化休闲区,红高粱影视作品展示区,胶河沿岸景观带,以及乡村度假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红高粱文化休闲区,将会种植万亩红高粱。在几天前,他们提出的还只是2000亩。 现在要种一万亩的红高粱,采取每亩地补贴一千块钱的方式,“把本先给农民”。一亩地一千,一万亩就是一千万。“这一千万先要扔出去”。作为莫言的家乡,他希望,“以大投入、大招商推进大调整、大发展”。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10月15日,高密市旅游局局长王剑智忙着准备一个微博活动。活动是让网友推荐最喜欢的莫言小说中的文学地理场景。他生怕点击的人数太多,网络瘫痪,赶着申请容量更大的网络。王剑智希望有企业家投资,如果能建成影视城是最好的结果。他说,整个山东的旅游口号也可以改一下,“一山一水一圣人”改成“一山一水一圣人一文豪”。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高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局长邵春生认为,有了莫言,这个县级文化节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意义。他希望有投资商能来建设莫言的文化产业。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