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届创业本科班毕业 三名毕业生走上创业路

2012年10月19日 11:30   来源:青年报   范彦萍

 

拓展训练、小组讨论……同学们上课形式多样。   

 

 

   李广英毕业后在学校附近开设了一家快餐外卖店,每天中午他都会系着腰包骑着电瓶车穿梭在校园里送盒饭上门。

 

    据《青年报》报道,2010年初,在上海理工大学悄悄诞生了沪上首个专门培养“未来老板”的创业本科班。首批学生都是从各个专业中挑选出来的。2010年7月,本报曾深入创业班,在《揭秘上海首个创业本科班,未来老板先受魔鬼训练》报道中,如实描述了这群学生从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时隔2年多,首届学生已然毕业。这个“老板摇篮”到底培养多少创业精英?“黄埔一期学员”中又有多少人真正走上了创业之路?新一届的创业班学生又是怎样的?近日,本报记者再次走近了他们。

    课程堪称“魔鬼”每天要晨练,翘课要被罚款

    也许有人要问,社会上各种类似的创业培训班比比皆是,上理工的这个创业班有何稀奇?记者了解到,当年这些还在读大二的学生一旦从其他专业转入上理工的创业班,就意味着放弃原专业,要“定定心心”读上几年,直到本科毕业。

    据悉在2009年底,学校曾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一个宣讲会,吸引了200多名学生过来听讲。之后有68名来自不同学院的学生报名。经过心理测试、体能测试、开业能力测试、面试等层层筛选后,最终有30名学生入围。

    从名目上看,创业班的专业课程和一般的工商管理课没什么两样,但上课的方式却大相径庭。不仅如此,创业班的“铁令”也跟其他普通班级截然不同。比如,每天6点半要进行晨练,内容包括来回跑、俯卧撑、跑步、仰卧起坐等等。晚上10点,其他室友还在上网、谈恋爱的时候,按规定,创业班的学生就必须要入睡。

    学生牛黎栋告诉记者,“刚开始很多人不服气,但老师说‘没得选择’。一个学期下来,发现半军事化训练还是有效果的,比如我们的身体变强壮了,拥有了很强的忍耐力和坚韧的意志,组织性、纪律性也明显提高了。”

    此外,创业班所有的学生都被命令不能翘课,上课不能睡觉,否则要罚款……

    “两年多来,你们都是这么过来的吗?”听到记者的提问,创业班首批毕业生之一的倪张骊不屑地哼了一声,“我相信,真正创业后,会比这个难很多。一开始还好,后期大家有些松懈。我们就互相打气,每个人会把自己的承诺贴在墙上。”

    几位创业班学生告诉记者,进入大三大四高年级后,他们不仅要学成功学、商务礼仪、谈判技巧、市场营销、创业项目与机会甄别等,还要开展创业团队学习、了解创业型企业的财务分析等。部分课程是组织到企业家老师那体验式学习。

    此外,社会各界给创业班也提供了各种便利,比如在举办第一届创业大赛时,杨浦区人保局只针对他们班开放了创业贷款,胜出团队还获得了上海市首批大学生开业前贷款。

    1/3毕业生创业老师称目前已完成初定目标

    经历了近三年的魔鬼训练之后,上海理工大学第一届创业班(全国首批创业教育试点之一)的26个学生在今年夏天毕业了。

    这期间,有学生退出,有学生选择出国,有学生决定参军,最终正式从创业班毕业的26名学生中,约有9名学生选择了创业。

    “本来创业的学生人数还可以更多,在校时有两位学生在做食堂西餐厅,但是因为学校食堂搬迁的缘故,该项目搁浅了。9个创业的学生中,其中有两位是家族企业接班人。如果真要算白手起家创业的,应该是7人。”创业班的创始人之一、上理工管理学院吴满琳教授十分自信地说,虽然其余的学生未能当即创业,但很多学生对未来走上创业路还是充满了信心。按他们自己的话说是留给自己2~5年的空间。

    在吴满琳看来,创业班不等同于一毕业就创业,他们的理想目标是毕业时有3~5名学生创业,毕业后3~5年有50%以上的学生创业就算成功了。吴满琳认为,创业班的创业率相对全市范围来看还是很高的,前几年,上海的大学生创业比例低于1.3%,现在可能也就在3%左右。

    不绑架学生意志第二届创业本科班今年开招

    对于没有创业的同班同学,现今已经做“老板”的段毅钧觉得很正常,“创业在于时机,不能急于求成,有的同学认为先学习三五年再创业,这也无可厚非。也有些女生为了求稳,打算到公司上班,这也是个人选择。”段毅钧认为,导致其他学生没有直接创业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要通过就业挖到创业的第一桶金,有的要积累经验和人脉,有的可能认为自己并不具备创业的素质。

    “况且,什么样才算是创业呢?加盟创业团队算不算?我加入的猎头公司也是创业型企业。现在这个时代个人英雄主义很难成功。”对于创业,班长倪张骊有着自己的解读。

    问及那些没有“按既定计划”朝创业发展,而是选择就业的学生,吴满琳给予了充分的理解,“每个学生的潜质不同,有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不太好意思说自己没有创业细胞,知难而退了;有的限于个人的条件确实不适合创业。对于这些学生,老师只能建议,不能绑架他们的意志,为人师者要因材施教,给予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吴满琳认为,毕竟创业不等同于就业,没有回头路,有投入有风险有各种不确定因素。但不论是去就业的同学还是去创业的同学,创业教育都让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打上了‘创业者的烙印’,这对他们日后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很快,创业班第二届学生又在招生中。此时,学校已经将原来创业班的“试点”模式转为长效机制,因此在选拔时也提高了门槛,要求转到该班的学生成绩需要达到一定绩点。最终约有60余名学生报名,入选者为18人。

    据介绍,全日制班采取导师一对三的辅导模式。另外,还有一个创业班有22名学生,晚上和双休上课,属于第二专业。

    就业学生

    我们不后悔,我们比同龄人更成熟

    作为创业班的前任班长,各方面能力突出的谢小凡最终的选择也是先就业、再创业。原本谢小凡也希望在创业班“出师”后牛刀小试,但在全球青年创业计划杨浦办公室(YBC杨浦办)短短3个月的毕业实习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

    缺钱缺人脉于是先做销售

    在校推销实训经验立马派上用场

    “发现自己的道行还很浅。真正做到创业成功,还有很多功课要做。作为应届毕业生,我缺乏金钱、人脉各种资源。再加上原来在校时喜欢的行业,未必很成熟,之后可能会有变化。希望了解自己真正想进入的行业行创业不迟。”

    毕业后,小谢去了一家国企旗下的酒业公司做销售。和同龄人不同,创业班的磨炼让他很快进入了销售角色。

    “早在创业班时,我们就拉下过脸皮,推销过创业类书籍。”说起这段历史,小谢有些小得意。在接到导师布置的任务后,他和其他同学曾到街头小巷卖书。一开始,他觉得难以启齿,即使推销也缺乏自信。吃过几次闭门羹后,小谢想出了几个“馊主意”——在地铁上做行为艺术,边演讲边推销书籍;利用电影院、餐馆人多的特点,代人领号,酬劳是一本书……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果然,销量节节攀升。

    有些虽说暂时用不上

    但并不认为这些知识都白学了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曾经上过的谈判技巧和商务礼仪课程派上了用场。在打了100多个陌生电话后,终于有两名陌生客户被他打动,了解到其中一位曾有过在厦大学习的经历后,老家在厦门的小谢与其相谈甚欢,最终“拿下了”第一位大客户。

    尽管诸如电子商务、创业实训等课程暂时还派不上用场,但小谢并不认为这些课都白学了。在他看来,2年多的学习让自己在待人接物方面更有经验,比同龄的90后更为成熟。“我没有后悔当初转入创业班,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这几年的收获的话,那就是物超所值。”

    入职导师公司打工

    恶补“短板”为将来创业打基础

    和谢小凡一样选择就业的学生中,还有一些“近水楼台”去了创业导师胡兴民所在的麦德龙。而湖北女孩陈婵就是其中之一。对于创业,陈婵很有自知之明,“目前,我个人还不具备创业的条件,不管是人脉还有经验都没准备好。在校时我们是和同龄人比,接触社会后,则要和很多高手过招。”

    在入职麦德龙前,陈婵也去过其他企业实习,但感觉并不好。“虽说是管培生,但得不到成长,陌生的老板不会关注刚毕业的新员工。我后来决定到老师门下的公司工作,希望得到进一步的指导。”

    能不能创业,适合不适合单打独斗,陈婵给自己定了“三年之约”。她认为,如果未来要创业的话,需要恶补团队合作这块短板。因为在校时,她曾参加了创业大赛,因为在团队合作上就出现了分歧,导致最后项目不了了之。

    创业学生

    “科班教育”就是不一样,所学所练几乎都派上用场。

    创业,注定是少数人选择的道路。在同学的艳羡中,导师的期盼中,外界的关注中,部分创业班“黄埔一期”的学员还是有些义无反顾地成为开拓者。

    在老师手把手辅导下

    开业前贷款首次青睐“学生公司”

    李广英和他同学的创业项目是“开心土豆”餐厅。在创业班创业大赛上,他们力压群芳,成功夺魁。去年7月,劳动部门破天荒地首次给了“学生公司”7万元的开业前贷款。“我们后来知道,开业前贷款在此之前,从未考虑过在校大学生。这个真的得益于我们是创业班的‘嫡亲血脉’。”

    正在其他小微公司愁钱的时候,各种社会资金也源源不断地注入了这家创业班学生开的公司。今年9月份,“开心土豆”又分获YBC、天使基金各5万元的贷款。

    考虑项目、写商业计划书、听取老师意见……在创业班老师手把手的辅导下,两家“开心土豆”餐厅在学校食堂里现身了,意大利面、土豆泥、土豆丸子、土豆焖饭系列,产品种类丰富而又齐全,很快受到了师生的欢迎。

    “现在回想当初的决定,如果不是导师的修正,可能真的要走一段冤枉路,我们曾异想天开地考虑一开始就开连锁,建中央厨房。老师一听就觉得没可能,后来实践过程中果然被他们料中了。我们也曾考虑过为市民的餐桌配送新鲜土豆,但后来也在战略调整中,推翻了原来不切实际的一些想法。”

    开业第一年,不赚也不赔。在学校的第五食堂搬迁后,“开心土豆”搬迁到了学校附近。与周边的近百家餐饮店竞争,这两家店神奇般地“存活”了下来,每天的营业额稳扎稳打地在四五千元左右。

    每天工作至少9小时

    财务与营销的课程帮助最大

    回顾曾经的创业班学习,李广英表示,财务与市场营销对自己的帮助最大。“课堂里学的财务知识都是市面上最新的,直接可以拿来用。营销课的学习让我们知道,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大错特错,增加曝光率才是王道。”

    当然,一切并非一帆风顺。“开心土豆”的创业团队经历了一次重组。其核心团队成员一直进进出出。去年的5人创业小组,后来加进来一人,今年过年走掉两人,最近又有一个人要走了。尽管面临人员不太稳定的现状,但李广英自己的心态调整得很好,“也许,这是创业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如今,李广英每天都要高速运转,平均每天至少工作9个小时。全职员工聘不起,他临时聘请了7个员工帮忙。他的想法很务实,创业是一个阶段,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的。

    对于2年多的创业班学习,李广英觉得受益匪浅,“尤其是商业营销方面的知识很实用,另外我之所以选择现在这个项目,发掘餐饮行业的商机,也是和这些年的科班教育分不开的。”

    “你为何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先就业积累点资源后再创业呢?”谈及这一话题,李广英淡然一笑,“我想得很明白,不想曲线救国,因为当你工作一年两年,已经上升到一定的台阶后,再行放弃的成本太高,你的周围有各种压力,来自父母、亲朋好友、恋人的,这时你会舍不得放弃已经拥有的东西。有句话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创业刚开始我们一无所有,白手起家反而顾虑少。”

    充分利用创业班资源

    以最低的成本踏上创业之路

    与李广英一样,“老板”段毅钧的起步也很早,作为创业班第一个真正开始创业的学生,他早在大三时就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上海峥嵘计算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的主营产品名叫“教学相长”,是一款教育服务软件,可以帮助各个阶段的学生解决师生交流,课程学习等方面的问题。短时间内,段毅钧已经积累了3个客户。

    小段透露说,更是因为创业班的经历,让他得知杨浦有个(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的信息技术实验试制平台,让他的创业之路“事半功倍”。“平台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减轻了我的成本压力。我的软件在设计和维护期经常需要做负载均衡测试,平台测试设备先进,而且免费使用。前不久还为我节省了2万多元的软件运行成本。”

    延伸问题

    Q1

    创业班师资结构如何?课程增加了哪些内容?

    聘企业家做客座教授注重体验式教学

    对此,上理工创业班负责人吴满琳教授介绍说,创业班的理论课都是学校老师来上的,包括会计学、管理学、运筹学、经济学等工商管理基础课程,大概有七八位老师。第一届创业班没有采取导师制,只聘请了6名企业家成为客座教授,给同学上课,负责论文指导。第二届创业班在6名外聘客座教授的基础上,又设立了六名创业导师(当然,两者间有好几位是重合的,既是客座教授,又是创业导师),导师采取的是一对三辅导制。

    据悉,第二届创业班分成全日制(18人)和第二专业班(22人),后者因为师资有限,没有配企业家导师。

    吴满琳介绍说,和普通的工商管理班不同,创业班增加了诸如创业管理、电子商务实务、网络营销与创业、公共关系与商业礼仪、创业战略与策略、公司理财、创业心理学、创业法律法规、创业实训、创意与创业(最近新加的)等课程。

    “创业班的课程名字和内容体系和普通班有所不同,后者更注重理论,以课堂教学为主。前者会经常把学生带出去体验式教学,比如老师在上市场营销实务时,主讲具体的营销策划与案例,会带学生到星级酒店和商务经济酒店实地观察做对比,感受两者装修、策略、菜品、菜单的差别。”吴老师介绍。

    吴满琳打了个比方,如果说创业班学生学的是开车,知道如何上路,如何看路标,掌握车感等实际技能。那么普通班的更像学汽车原理。“但懂得原理,不会开车的很多。即使会开车但未必会修车,但创业班的‘老法师’就会讲创业项目哪儿‘有故障’。”

    Q2

    第二届创业班今年才开招,为何不每年办?

    首届班级总要慎重另外师资也很缺

    吴满琳解释说,创业班不能年年开的原因很多,首先因为第一届是试点,教学上不见得很完善,所以希望成熟后再开第二届。

    其次是因为创业班本身的资源很有限,师资稀缺。如果2年半内要办三届,企业家忙不过来。“要知道,这些企业家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授课的,给他们报酬很低。像胡兴民老师是交大EMBA的客座教授,在外面上一堂课更是开价四万元多,但到我们这一节课的授课费才120元,完全是献爱心。”

    吴满琳进一步解释说,学校里再厉害的教授、年轻的博士讲的都是理论,大多没有企业背景,都是科班出身,无法胜任实务科学的挑战。“在国外有驻校企业家,很多教授是开公司的,但国内的国情不同,绝大多数高校不提倡老师在外开公司,认为这是不务正业。”

    Q3

    与首届相比,现今课程有没有调整?

    增了创意课但企业家的课一门也没减

    吴满琳告诉记者,此次,不管是全日制还是二专业创业班,和首届的遴选标准是一样的。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届全日制班要求学生的绩点达到转专业要求,这一硬性规定淘汰了十几位学生。此外,学生们同样要通过体能测试、心理测试、开业能力测试、企业家导师和学校老师面试一系列选拔机制,最后还要家长同意签字。

    在课程上,第二届创业班的课程增加了创意与创业课,删减了诸如宏观经济学、运筹学等基础课程,企业家的课一门都没减。这是因为第二届创业班是从大二下学期开始选拔的,学生大三才转专业进来,实际课程只有一年半,比第一届少了半年的学分。“我们的初衷是希望学生在原来的专业多学点知识。”

    对于第二届为何新增了第二专业班,吴满琳的解释说,学生们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有的既不想放弃第一专业,又希望接触创业管理的训练。我们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尊重他们的个性化教育。“如果学生原来的专业很好,不想放弃,又可以选第二专业充电,就可以做到鱼与熊掌兼得。”

(责任编辑:秦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