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年到去年底,江苏竞争性选拔13.3万多名各级领导干部。其中,包括9名正厅、183名副厅。全省新提拔的干部中,每三个人,就有一个是竞争产生的。
1
人生的路,紧要处那几步,人们往往记忆尤深。
“面试,我得了69分!”回忆12年前的江苏公开选拔21名副厅级领导,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无限感慨。那年,全省2686人报名角逐厅干,最终,2306人通过资格审查,走进考场。时任省医药总公司生产技术处处长的陈蒙蒙,报名参选省经贸委副主任。
“面临100多人的竞争,我连笔试都没指望能过!”他没想到,自己成了最后的优胜者。“笔试,我进了前五,但前三名分数比我高得多;面试,第一道题考记忆,给你个故事,读完了,说要点。还有道题,省经贸委出的,叫结合报考岗位说创新。我拿新药研发为例,说得还不错。面试完了,考官把人一个个喊进去,宣布得分。大家按事先约定,对了分数,我第一,但跟后面几位差距不大。”他说,假如那次不搞逐轮淘汰,而是把笔试、面试分数累加的话,自己未必能进前三,跻身考察人选。
接下来的组织考察,陈蒙蒙顺利过关。当年10月,他走马履新,担任省经贸委副主任。那一年他40岁。
而作为全国首批公推公选产生的两名副厅级领导之一,南京市副市长、雨花台区区委书记李侃桢说,2003年,南京公推公选白下、雨花台两区区长人选,他是被动员参加的。
那年10月,身为南京市规划局副局长的他,刚从埃塞俄比亚援外回国,就被局里告知:给你报名了,已经被推进前40名!
面试来了,他抽了3号签,走进考场,紧张了:台下黑压压的,不知坐了多少人。“考官问:你当了区长,怎么处理跟党委、人大、政协的关系?我一听,头大了,没这经验,想了想,说:政府要在党委领导下,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当上区长后,我发现,基本就是这样。”
赢了这场五进二的PK,他杀入决赛。“南京市委全委会票决,32个人投票,我得了26票。当晚,我的电话被打爆了。进面试的5人,我最不起眼。无论决策经验,还是基层履历,我都有不足的地方。我能上,是竞争选择的结果。”
……
从2000年到去年底,江苏竞争性选拔13.3万多名各级领导干部。其中,包括9名正厅、183名副厅。全省新提拔的干部中,每三个人,就有一个是竞争产生的。从科级、处级到厅级,从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到公推差选,他们参与的竞争方式不一、登上的台阶不一,但感恩改革,感恩制度,是共同的心态。
“没有那次公选,我很难干了5年正处,就能提副厅,之后9年上正厅,更无从谈起。”陈蒙蒙说。2003年,他出任省政府副秘书长,2009年被任命为省环保厅厅长。
而因为南京去年公推遴选副区县长,35岁就当上白下区副区长的黄琴坦言:“公选,让我们有机会接受挑选。”
2
现任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因为江苏两次竞争性选拔,成为公众瞩目的人物。32岁,他参与公开选拔21名副厅级领导,从徐矿集团副处级干部一跃而至副厅级;37岁,他参加公开选拔正厅级领导,再次胜出,成为省信息产业厅厅长。之后,他又出任过扬州市长。
李侃桢、李廉水的发展速度同样引人关注。前者2004年初就任雨花台区区长,两年半后,升任南京市长助理;后者2004年、2005年两次参加竞争性选拔,两年内,从副处级升至正厅级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
打破论资排辈,让干得好的进入快车道,上得来、跑得快,这是竞争性选拔催生的良性效应。省委组织部公选办主任季培东说,竞争上来的干部,素质高,能力强,民意认同度高,加之竞争性选拔制度化、常态化,发展较快,可以理解。
官气少、爱学习、底气足、压力大、敢担当、进取心强……十多位竞争上位的省内官员,用这些词描述他们这一群人的特质。
竞争性选拔能不能站得住脚,关键看选出的人怎么样。“咱们只有干得更好,干部制度改革才能经受住考验,赢得更多认同。”南京市卫生局局长胡万进说,“我竞争市药监局长,电视直播现场演讲。抓用药安全,让老百姓放心用药……那么多人听见我的承诺,不能不兑现。”对此,顾月华感同身受。她曾是吴江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两次参加苏州干部竞争性选拔,当上市教育局局长。管好拥有1200多所学校、123万学生、10万教职工的庞大系统,她自感担子不轻。
“我当上区长三个月,中组部就来调研,了解公推公选产生的领导干部,到底怎样。上任一年,省里派人来,召集区人大代表,对我进行满意度测评。那是一点准备都没有。他们对我的满意度是98.5%。”李侃桢说,自己干不好,哪怕小节有瑕疵,都可能影响社会对竞争性选拔的评价。要对公众负责,这不是对“下”负责,老百姓不是“下”。
“当官,不要那么多弯弯绕。放稳重心,踏实做事,踏实做人,平时走在前面,机会来了,才有可能冲进VIP通道。光跑关系不干活,跑不出业绩,跑不出口碑。”黄琴说。
“经历两次公选,我看到一个更透明、更完善、更严格的用人机制。”谢正义的感慨,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好的制度,理应让人服气,给人信心——干得好,一定有机会。
2000年,时任大丰市副市长的祁彪参加副厅级领导公开选拔,进入省农林厅副厅长的3名考察人选,但最终落选。此后,他干了8年县委书记,前年被明确为副厅级。去年,全省公推差选省辖市组织部长,他获任连云港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他说:“我是被民意一步步推出来的。”
3
“称职的领导好比一棵树,旱季、雨季都能长,山地、平原都能长,这样就能营造好小环境,带好一帮人,干好手头事。”在今年南京市市管领导副职的公开选拔中胜出的丁爱民,说出一个事实:改革的参与者、受益者,往往有更大的热情,去改进官场生态,推动改革走向纵深。
祁彪出任管干部的组织部长一年多来,连云港干部竞争性选拔动作不断。该市新提拔的市管干部中,竞争上去的已占七成。“凭实绩,重能力,看民意,竞争选人,把选人用人的规则简化了,也让组织部长轻松了!”他说。
“当一把手,最难的事就是选对人,用好人。咱们区,副处级干部公开选拔产生,已经成了规矩。”李侃桢说,“最近有个部门领导找我,埋怨对他安排不好。我说,全区100多个正处测评结果,你排倒数第八,干工作会得罪人,可也不会丢那么多票?不管竞争选拔,还是组织遴选,都不能让业绩不行、民意不认可的干部上去。”
陈蒙蒙担任省环保厅厅长后,全面推行处级干部竞争上岗,三年竞争选拔52位处级干部,占厅里新提拔干部的九成多。而在省级机关,这个比例平均为50%。
“引导干部专心干事,多学习,改进官场生态,这是竞争性选拔的最大作用。”胡万进说,竞争性选拔,虽只改变部分人的命运,却在影响干部队伍的整体心态。扩散这个积极效应,靠竞争上位的官员释放自身正能量,提高局部的用人公正、公平,更依赖于全局性的制度推广。好的制度足以改变人。当“干得好、上得去、上得快”成为常态时,杜绝跑官要官,遏制用人腐败,才能变成现实。
“深化干部制度改革,要着眼大多数,尤其是在既往改革中未能直接得益、甚至上升通道受到影响的人,让他们有盼头、有希望,更好地发挥江苏干部带动能力强的优势。”省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洪浩说。季培东则呼吁,更多关注干部竞争上岗后的发展,要建立制度,加强培训,完善考核,让他们走得更好。
(责任编辑: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