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着力构建有梯度可衔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2012年10月23日 09:40   来源:解放日报   谈燕
    重阳敬老之际,上海市养老服务地图今天正式上线,方便市民查询各大养老机构,以惠及更多老年群体。作为全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目前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型城市,上海正着力构建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有梯度、可衔接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上海现有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数347.76万,占户籍人口的24.5%。据市民政局副局长高菊兰介绍,上海老年人口比重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也已接近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每年平均增量超过10万人;目前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达62.92万人,且有较快的上升趋势;同时,纯老家庭老年人94.21万人,独居老人22.36万人,“这也给养老服务供给带来了直接挑战,为了让老年人安享晚年,上海已初步形成家庭自我照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为一体的‘9073’养老服务格局,享受社会养老服务人数占全市户籍老年人口10%以上。”

    据介绍,本市已在市、区县、街镇三个层面建构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网络,成立233家社区助老服务社,建成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326家,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450家,形成3.3万人的助老服务员队伍。各类为老服务囊括了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等内容以及社区日间服务中心、老年人助餐点的就餐、助浴、养生、精神慰藉等服务。服务惠及26.2万名居家老年人,其中约13.3万名老人经评估得到服务补贴。住在康定路的王阿婆就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得益者。每天上午11时,王阿婆都会来到曹家渡街道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在这里,她不仅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换季时还有人帮助清洗被单,家里需要打扫卫生也可请人上门,“自己每天买菜做饭,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个人吃不了还浪费;这里饭菜花样多,口味也不错,而且人多热闹,大家一起吃饭,聊聊家常,蛮开心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同经济能力、不同自理能力和不同喜好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今年,为老服务又有了新的延伸与拓展。家住杨浦区内江路公助一村的戚阿婆今年80岁,居住的老房子建造于上世纪40年代,没有独立卫生间,独居2楼的她平时就在楼梯角用一个木桶洗澡,随着年龄增长,提水洗澡越来越力不从心。市政府推出适老改造实事项目,为1000户像戚阿婆这样的低保困难老年家庭送去了福音。设计方经过现场勘查、认真规划,在两三平方米的楼梯角设计了一个淋浴间,铺上雪白的瓷砖,装上热水器。最近,戚阿婆第一次在家中洗上了淋浴,她高兴地说:“改造得真好,这下洗澡方便、舒服多了!”

    发扬集体伦理和尊老孝亲文化,为养老服务提供可持续的、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今年市政府实事项目中,还增加了老年人社区援助服务,为10万高龄老人提供家庭互助服务的“老伙伴计划”,这也是上海推动进一步发挥家庭、社区养老功能的新探索。家住共和新社区85岁的王阿婆,前不久刚遭受了丧子之痛,深感孤独无依之际,同一社区的王招娣来到她家中,与她结对成了“老伙伴”。王招娣每周几次上门开导,王阿婆的心情逐渐平复。根据一项老年人群需求调查显示,高龄老人最希望获得的社区服务为解决吃饭和日常看护两项内容。而“老伙伴计划”正是挖掘社区现有资源,通过“以老助老”,使高龄老人获得相应的照料与精神慰藉。

(责任编辑:秦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