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新一轮药品调价,限定了部分抗肿瘤、免疫和血液系统类药品价格,由于这些药品主要用于治疗专科性强、难度较大的疾病,属于临床用药,因此它们鲜见于零售药店,通常只在医院内部出售。
药品降价的目的是要减轻老百姓的看病负担,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药品降价后,老百姓究竟能感受到多少来自药品降价的实惠?我们离看病不难不贵,是否又近了一步?连日来,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多方调查。
10月8日起,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天津市启动了新一轮药品降价,调整部分抗肿瘤、免疫和血液系统类等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共涉及95个品种。时间过去半个月,药品降价后各医院供应情况如何?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单从药品降价的实际感受来看,表现最为明显的地方是社区医院。
住院患者看降价感受不明显
刚刚结束的新一轮药品调价,限定了部分抗肿瘤、免疫和血液系统类药品价格,由于这些药品主要用于治疗专科性强、难度较大的疾病,属于临床用药,因此它们鲜见于零售药店,通常只在医院内部出售。
药价下调后,医院的药品供应是否一如往常呢?记者采访了天津市多家三级医院,各医院均表示,目前,医院所有涉及到降价的品种都在正常使用,基础常用规格剂型无一出现“缺药”现象,各种药品供应平稳。一位三级医院的药剂师告诉记者,此次调价的药品不是治疗肿瘤就是治疗血液病,药品开发难度很高,厂家短时间内要找到替代药品并非易事。
在天津市,这批降价药品中降幅最大的可达50%以上。但仍有患者反映,感受不到用药正在变得便宜。记者在肿瘤医院随机采访了多位患者家属,一位孙女士告诉记者,自9月25日起她的丈夫因食道溃疡住院至今,虽然住院时间跨越了10月8日这个降价日,但对药品降价的感受并不明显。
王大爷患肺癌已两年,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回到肿瘤医院接受放疗,问及是否知道药品降价,王大爷坦诚地回答不知道,因为他沉重的药费负担主要来自于昂贵的自费药。“住院期间我隔天就要输两袋液,每袋20毫升,两袋900块钱。我住一次院大概35天,单这一种药就要花一万五千多。我希望未来还有更多的药能纳入降价范围,为我们患者减轻更多的负担。”
社区医生算药价
实惠看得见
这么多次药品降价,到底降在了哪里?药店、三级医院药剂师、医药代表都不约而同地表示是在社区医院。记者找到了南开长江医院某社区卫生站的杨站长,天天和药品打交道的她,对药价的变化很是敏感。她给出了一个说法:“普通病人并不熟悉药价,往往对降价没什么感觉,但我们天天跟药打交道,药价的变化我们都清楚,这么多年这么多轮的药品降价,是可以给病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的。”
通过列举一些常用药的降幅,杨站长把降价的实惠更加形象地展现了出来。“社区医院接诊最多的是感冒发烧,抗菌素用得会比较多。比如常用的0.25克剂型的阿奇霉素注射针剂,原来30多块钱一支,降价后是十来块钱一支,给病人输液一般一次用两支,连输三天,仅这一种药就省了100多块钱。再比如0.4克剂型的替硝唑注射液,多用于妇科疾病的输液治疗,原来的价格是不到15元一支,降价以后才4块多一支。每次输液用两支替硝唑,搭配两支左氧氟沙星,每天的药费还不到20元。”
还有些药,因为实在降价幅度较大,让这些天天接触药品的医生们也觉得“记忆犹新”。诺美沙星注射液这款药给杨站长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原价不到17元,降价后只卖两三块钱”。(撰文新报记者李佳萌见习记者顾明君)
(责任编辑:吴肖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