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转型,很多企业走上品牌之路
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推动企业转型
东莞要打造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榜样
1978年7月30日,香港商人张子弥带着几个手袋和一些碎片,在东莞虎门镇创办了太平手袋厂,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加工厂便开工,“粤字001号”就此诞生。此后,加工贸易方式在广东、在全国各地逐渐蔓延开来。
经过34年的历练,广东的外贸总量已连续领跑全国26年,进出口额占全国四分之一。而东莞也不再是当年的“三来一补”生产车间———价值链不断向加工环节的两端延伸,自主创新及市场营销能力不断提升。在刚刚过去的两个月时间里,广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工作现场会和首届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相继在莞召开,这也让东莞成为了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榜样和标本。
承担加工贸易转型重任
众所周知,东莞正是借助于加工贸易的产业带动和外溢效应,在短短30几年间,从一个农业地区迅速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但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特定贸易模式以及高度倚赖国际市场的特点,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也令东莞不少加工贸易企业面临出口订单流失、进口增长乏力的困境。
东莞如何才能冲破内在发展桎梏,顺势推动自身转型升级呢?早在2008年国务院批复同意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珠三角被赋予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历史重任,随后东莞市又被授予“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承担着在加工贸易领域进行政策和实践上探索的战略重任,为全国下一步转型提供宝贵的借鉴。
那时开始,东莞就确立了“企业是转型主体,市场是主要手段,政府必须有所作为”的原则,充分利用倒逼机制,策划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全局性工作。为此,东莞市政府召开了近100场政策说明沟通会,编印10多万册辅导资料解读转型升级的政策和优惠措施,主要市领导多次带队拜访重点外资企业海外总部高层,鼓励将更高层次的产品和技术转移到东莞进行生产研发,从而凝聚了各界人心,形成了转型合力。之后,东莞市还投入10亿元专项资金推动转型升级,推出一系列“科技东莞”政策,决定在“十二五”期间,每年投入20亿,着眼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销售额增加六千余万元
东莞市外经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东莞先行先试,大胆摸索,为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必要的支持。“近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支持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主要是在帮助企业内销、创建品牌、研发、设计等各个方面。比如说,在内销方面,在海关的支持下,我们在全省首先实施了内销集中申报和集中担保的内销模式,大大的便利了企业内销的手续办理,解决了企业内销资金积压的问题。同时,东莞成功举办了外博会和台博会,使这两个展会成为了东莞外资企业内销的一个重要的对接平台。最后,东莞也通过与国内外的大型商业机构合作,实施内销辅导计划,大大地拓宽了加工贸易企业产品内销的渠道。”
港资企业东莞光阵显示器制品有限公司是广东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有代表性的企业。通过转型升级,该公司从最早代工生产美发用品、面包机、咖啡壶的小工厂,发展成为自主研发高端摄像产品、光电应用产品,在光电行业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大企业。
该公司负责科技项目申报的丁泽湘先生告诉记者,转型升级最重要的就是掌握核心技术。他说:“我们认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话,我们在这个市场没有话语权,我们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话,很难在这个市场上生存,更不用说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自主创新,重视专利,通过工程研发中心的平台,不断积累,持续创新,掌握属于我们公司主导产品的核心技术。”
据了解,通过科技创新、打造自主品牌、扩大内销等方式,成功转型的光阵公司2011年的销售额比上一年增加了6000多万,达到4.29亿元人民币。
出台政策推动企业转型
对于接下来的转型之路,东莞市委市政府已有明确指引,给全市上万家加工贸易企业送上了一份“大礼包”———“1+10”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政策体系(以下简称“1+10”),从资金、人才、品牌等方面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在“1+10”中,“1”是指《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意见》,“10”是指落实《意见》的10份具体实施办法,包括《东莞市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为“三资”企业操作办法》、《东莞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等。记者查阅发现,10个配套文件共计271项条款,转型升级路径方面的条款就达到168条。
在所有的条款中,共有69%的条款得到了补充、修改、完善和创新。例如,企业国内注册商标,由据实全额资助改为每个商标资助2000元,每家企业最高5万元;企业境外收购品牌,由每个收购项目最高20万元改为每个企业每年最高100万元。
东莞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副主任查日升很看好“1+10”的作用,“政策中有不少强有力的资金扶持措施。以企业国内注册商标资助为例,《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由据实全额资助改为每个商标资助2000元,每家企业最高5万元。此外,还新增了不少政策,包括‘广东省外经贸重点培育和发展的自主国际品牌’企业奖励、搭建东莞名品(牌)内销平台、境外引进先进技术补贴等。这些都能给正在转型升级的或者说未来要转型升级的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可以说是‘真金白银’。其次,它是政府放出的一个导向信息,就是要鼓励和扶持企业向产业链的高端延伸。”
加工贸易企业结构优化
东莞光阵显示器制品有限公司的成功,证明东莞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这个传统加工贸易聚集大市,在金融危机中迈出了自己重重的一步。可以说,这一步是东莞的一大步,更是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参照模板。
截止去年年底,东莞拥有加工贸易企业11000多家,具有研发能力的加工贸易企业数量占比从2008年的不足6%增长到12%,自主品牌拥有量增加一倍,新设研发机构是2008年以前总数的49倍,企业研发人员增长56%。此外,加工贸易企业获得境内外发明专利授权量4年增加了2.8倍。2008年以来,全市加工贸易企业收购国外名牌397个,大部分是欧美知名品牌。
去年,东莞的单位GDP能耗较2007年下降了15.3%,GDP增长达49.9%,人均GDP增长达27.5%,外贸依存度四年下降了72.8%,从依赖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品转变。目前,东莞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49.3%,较2008年提高了11.3%,新兴产业产品出口占比21.1%,较2008年提升了4.2%,产品结构从传统到现代,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从低技术含量到高技术含量,实现了进一步升级。
东莞加工贸易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实施内销战略和品牌战略。2008年以来,内销占内外销总额的比重由26%提高到32.7%,新兴市场出口占比从7.5%提升到10%,实现了市场结构的进一步优化;通过一系列“扶优扶强”政策,东莞总部经济发展迅速,2008年以来,全市新签、增资和实际到资超千万美元项目449宗,外资企业新增地区总部3个,全市出口300强企业增资占比提高了9.5%,实现了龙头带动效应的增强。
东莞转型升级获得肯定
在8月底召开的全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现场会上,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高度评价了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成果。他强调,全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坚定信心,深化认识,突出重点,优化服务,要拿出硬措施,舍得大投入,撬动大转型大升级大发展。
省长朱小丹在谈到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经验时说,“东莞是我省的加工贸易大市,近年来,东莞矢志不渝推进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建设,实现了加工贸易产品结构、贸易结构、创新能力、劳动者素质和综合效益的全面提升,走出了一条具有东莞特色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新路。”
“东莞经验可以概括为‘四个注重’。”朱小丹说,一是注重政策先行。在全国首创不停产转型模式,联合黄埔海关细化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36条措施,每年安排2.8亿元投入试点城市建设,推动外经贸、海关、检验检疫、加工贸易企业四方联网,不断优化政策制度环境。
二是注重科技创新。设立每年20亿元“科技东莞”专项资金,建成了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等10多个公共创新平台和虎门服装设计等11个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引导加工贸易企业推动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升级换代。
三是注重搭建内销平台。积极打造外博会、台博会、电博会等品牌展会,推进“大麦客”等商业模式创新,联合香港贸发局、台商协会、沃尔玛、阿里巴巴等多渠道拓展内销市场,大多数企业形成了国内市场、欧美市场、新兴市场各占1/3的营销格局。
四是注重扶优汰劣。认定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企业,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台湾生产力促进中心合作开展生产力提升辅导计划,新引进台湾电电公会、香港设计中心等产业服务机构,帮助企业提升了产业技术和管理水平。
朱小丹表示,“这些经验值得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借鉴。”
(责任编辑: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