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棉市高棉价却难以唤起农民植棉热情

2012年10月27日 09:11   来源:大众网   

10月22日,在无棣县西小王乡一家棉业公司,一名工人在喂花机旁工作。

    从9月至今,新棉收购已经开始了近2个月。今年的棉花产购销情况不同于往年:国家高价收储棉花的同时,低价抛售储备棉,使收储价和市场价之间形成巨大价格差,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无所适从;受国际市场冲击和自然灾害的双重影响,棉花市场价一跌再跌,国外棉价大幅低于国内,纺织企业生产成本过高,出口受阻;在德州市,植棉收益过低,一部分棉农甚至“拔了棉花种麦子”。

    一般来说,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将籽棉收购加工成皮棉后,会有两种选择,一是直接卖给纺织厂,走市场价;二是卖给国储,走国家收储价。但今年,似乎两种路都走不通。

    棉花价差前所未有

    加工企业无所适从

    “以往年份,这两个价格相差不会很多,也就每吨几百元的差距;但今年情况不一样了,这两个价格每吨差2000多元,与国外棉花价差更是高达每吨5000元,这是以前从来都没出现过的情况。”德州市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说。据马俊凯介绍,去年以来,为了保护棉农利益,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11年度棉花收储预案。即以每吨1.98万元的价格收储了313万吨棉花。在国外棉价不断走低的情况下,托住了国内棉花市场价格。

    今年9月3日至9月底,国家以18500元每吨的价格抛储棉花,同时又以三级皮棉20400元每吨的价格收储新棉。而此时,三级皮棉国内市场价一直徘徊在18000多元一吨,国外棉花到岸价仅为16000多元一吨。

    “收储价和市场价差价太多,棉花加工企业不知道该按哪个价格收购籽棉,但就今年收购情况来讲,大部分企业还是按照收储价格向农户收购籽棉。”马俊凯说。武城南洋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同海告诉记者,他们加工厂籽棉收购价格在4.2元一斤左右,“这个价格农民不想卖,不想卖也没办法,我们也加不动价格。”

    台风影响籽棉质量

    山东棉难以“做国储”

    据了解,国家收储皮棉主要收购三级棉,如果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要“做国储”,就得生产高质量的皮棉。而今年受台风影响,山东地区的棉花产量和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据德州市棉花协会统计,德州市棉花三级棉占总产量的15%,四级棉占77%。

    马俊凯说:“四级籽棉的收购成本在19000元一吨左右,加上加工成本1260元一吨,共计20260元一吨左右,四级棉收储价19800元一吨,高出国家收储价400元一吨以上。因此,近几天部分企业已停收观望。”

    无棣县荣达棉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生产国储棉资质的企业。董事长钟荣安说:“往年棉花质量好,不愁加工不出国储棉,可今年就不同了。如果加工的国储棉达不到标准被退回来,再卖给棉纺织企业的话,我们就亏大了。”

    棉花质量不好,武城县一些棉花加工企业尝试从新疆收购棉花,这也是以往年份罕见的情形。但由于收购成本上涨,棉籽价格下跌,刚开始还能算账的加工企业也渐渐放弃了这条路子。

    高棉价致纺织品出口难

    棉纺织品将长期低迷

    棉企生存艰难,纺织行业也一片低迷。据马俊凯透露,德州大部分棉纺企业都在限产,甚至有个别企业停产。王同海说:“最近一两年国内形势不好,纺织行业出口受阻,不仅是现在低迷,未来三年都会低迷。”

    “国内外棉花价格差5000多块,纺织品出口根本没有价格优势,棉纺企业都在‘硬撑’。”马俊凯说。

    棉花收储价高

    仍难保护种棉积极性

    “国家发改委执行棉花收储预案的目的就是保障棉农利益,”马俊凯说,“但从实际效果上来看,在惠农政策之下,棉农积极性却越来越低。德州市植棉面积最近几年一直缩减,从历史最高的300万亩,到去年还有163万亩,今年只剩130万亩左右,未来几年还会一直缩减。”

    杨方堂是无棣县西小王乡小屯河北村人,今年他家种了31亩棉花。受台风影响,他的棉田产量和质量都很差。“往年亩产在500斤左右的地块,今年一亩地也就是100多斤棉花,能拾上200斤的就是好的了,卖不到700块钱,根本谈不上成本。”杨方堂苦笑着说。

    面对棉价低迷,棉花产量不稳定的现状,很多棉农开始放弃植棉。在德州,一些棉农拔了棉花种麦子。“种玉米麦子效益都比种棉花好,种辣椒效益就更高了,现在很多棉农都改种辣椒了。”马俊凯说。而无棣县西小王乡的棉农除了硬着头皮继续种以外,很多人开始琢磨着第二年外出打工。自小与棉田打交道的杨方堂,再也不愿意把自己束缚在棉花地里。“好一年歹一年的,看天吃饭,我是够了,再年我外出打工去了。”

(责任编辑:韩茜)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