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广场开放一年 完成文化艺术地标建设

2012年10月29日 08:58   来源:文汇报   
    这几日,华灯初上时,在一片葱茏蓊郁的绿地中,上海文化广场白色的波浪形穹顶犹如展翅欲飞的凤凰,在变幻的灯光下显得美轮美奂。一出汇聚了百老汇和伦敦西区当红音乐剧明星的音乐剧大戏《极致百老汇》正在这里上演。剧场门口,衣着时尚精致的观众正鱼贯入场,与穿着居家服在文化广场绿地上散步、锻炼的街坊市民相映成趣,组成了一首颇具海派情调的“市井协奏曲”。文化广场总经理张洁告诉记者,承载着几代人历史回忆的文化广场以新剧场的形式对外开放一年来,已经以全新的剧院经营管理模式运营至今,完成了一个全新的成熟的文化艺术地标建设。

    剧场大门开到城市绿化带里

    “当时上海大部分剧场活动空间只是局限在剧场之内,但能够买票进剧场看戏的观众毕竟还是少数。在文化广场的设计初期,设计师们就考虑,如何将剧场的‘门槛’延伸得更远一些,打开封闭的剧场空间,让更多市民享受到文化地标给城市带来的公共空间。”说来也巧,当年决定在这块地块中重建文化广场时,有关部门出于城市规划的考虑,定了一条硬规定——新建的剧场,高度不能超过22米。文化广场只能选择从地下36米处往上建造。这样的设计虽然为施工方增加了不少难度,却引出了一个令设计师惊喜的“副产品”——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下沉式剧场,由于舞台的主体都在地下,剧场地上部分占地面积相应缩小。也就是说,地块上将可以营造非常大的绿化空间。

    绿化面积的扩大意味着文化广场将拥有更多的公共休闲空间。以此为契机,设计者定下了“以绿为主,文绿结合”的基调和出发点。记者从文化广场处了解到,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占地5.46万平方米,其配套绿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实际绿地率达到55.6%。

    2012年1月,文化广场绿地正式向公众开放。

    当然,如果仅仅是开放绿地,那么离当初设计师提出的“文绿结合”的文化休闲场所的定位还相去甚远。在剧场南面起伏的草坪上,还有一个露天舞台,能容纳800到1000名观众。张洁告诉记者,户外舞台将被打造成一个集艺术与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公益性演出平台,文化广场会适时地推出各类符合不同人群需求的文艺演出。如针对中老年人的滑稽戏剧节目;面向少年儿童的卡通木偶类演出;也有白领一族喜爱的爵士音乐会、轻音乐会等,所有演出将以公益为主。

    “看音乐剧,到文化广场”

    剧场的空间开放了,经营者的思路更加不能固步自封。上海拥有众多演出场所,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东方艺术中心等剧场已经在上海的演出市场上占据大半江山。文化广场虽拥有世界一流的剧场设施,但在演出市场上,却还是“初出茅庐”。如何“突出重围”,找到自己的市场空间?文化广场节目总监费元洪告诉记者,文化广场是全国第一家音乐剧专业剧场,音乐剧显然是文化广场当仁不让的“主角”。而上海大剧院等剧院基本以西方经典高雅艺术为主,相比之下,专注于引进国外最新演出节目的剧场在上海还不多见。这显然是进入市场的“突破口”。由此,文化广场确立了“以音乐剧为主,流行时尚演出为辅”的节目内容定位。

    从“夏季音乐节”试运营到文化广场品牌项目《极致百老汇》上演,从原创舞台剧《胡桃夹子·海上梦》到经典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从时尚舞台剧《贾宝玉》到与西方演出市场接轨的梦工厂音乐剧《怪物史瑞克》,再到近期正在上演的2012《极致百老汇》升级版,正式开演一年以来,文化广场演出186场,举办艺术教育活动66场,共吸引观众25万多人次,平均上座率76%。其中,音乐剧演出130场,占全年演出比例近70%。今年年底,法国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将登陆文化广场,而曾在沪上引发观演热潮的经典音乐剧《剧院魅影》,也将于明年11月来文化广场演出。由此,文化广场打造“看音乐剧,到文化广场”的品牌已然树立。

    变“房东”为制作人

    说起中国音乐剧市场推广,费元洪感叹道:“难!在国外,音乐剧是继电影之后第二个已经完全‘工业化、产业化’的演出形式。但在国内,音乐剧的声音还太小,市场推广的难度也很大。”文化广场的经营者意识到,守着这么大的一个剧院,如果只做剧场出租这样的原始模式,被动地等待演出项目找上门来,很有可能被市场淘汰。剧场方不如主动出击,变“房东”为“经纪人”、“制作人”,为文化广场寻找和量身定做原创演出。为此,文化广场将每年春季档定为“原创音乐剧展演季”,以60%的优惠场租推出2至3部国内原创音乐剧。

    而升级成为制作人则是进一步的目标。张洁介绍说,剧场升级做制作人有着先天优势。利用平台优势和社会影响,剧场可以汇集各方艺术生产资源,聚集优秀人才。剧场还能为自制项目提前安排档期,制定宣传营销节奏,打通制作、演出的“任督二脉”。《极致百老汇》正是文化广场的试水之作。费元洪告诉记者,除了将《极致百老汇》品牌继续做大做强外,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中文版也正在洽谈之中,照着“制作人”的道路走下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文化广场就会拥有自己的驻场演出。“文化广场不仅是国外音乐剧的主要演出场所,而且要努力成为音乐剧本土化的制作机构、原创音乐剧的孵化平台”。

    ■记者旁白

    上海剧场版图不断扩大

    上海剧院的沿袭和变革,深刻地记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打开上海的地图,大剧院、音乐厅、文化广场等主要演艺场所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滋养着上海的文脉。记者从文广局了解到,截至2011年底,上海各类剧场总数为106家。2011年各剧场举办的营业性演出12392场,比2010年增长20%,吸引观众688万人次,比2010年增加67%。

    从剧场的规模与特色看,既有上海大剧院、东方艺术中心、上海文化广场等地标性剧场,也有上海音乐厅、天蟾逸夫舞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兰心大戏院、上海马戏城、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等特色剧场,还有艺海剧院、宛平剧院、人民大舞台、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院等综合性剧场,以及1933老场坊空中剧院、800秀剧场等小型剧场,满足了音乐、舞蹈、戏曲、话剧等各种艺术门类、不同规模的演出需求。

    从剧场的格局与分布看,除了中心城区的标志性剧场外,上海城市剧院、上海大宁剧院、杨浦大剧院、上海白玉兰剧场、黄浦剧场等区属剧场的建成与重新开发利用,以及郊区县布局在社区文化(文体)中心的综合性影剧院,极大地方便了周边观众的看戏需求,成为普及高雅艺术与优秀民族艺术的重要阵地。

    从2011年起,上海设立了公益性演出专项补贴资金,通过鼓励剧场开展公益性专场演出以及在上海大剧院、东方艺术中心、上海文化广场剧场开展营业性演出低价票试点,使越来越多的观众有机会走进剧场近距离观赏高雅艺术与优秀民族艺术,剧场正日益成为广大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

(责任编辑:秦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