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5岁的吴昊工作已有10多年,在看到“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部分的时候,他停下了脚步,看着柱状图上那些一根根不停往上蹿的“柱子”,吴昊深有感触。教育、医疗、社保、就业、收入分配……这些事关民生大计的领域当中,自然还是“票子”这事最让他动心。从工资制开始实行,普通职工平均工资突破100元用了30多年,突破1000元只用了10多年,达到2000元更是只用了几年。而最近的10年,北京市的职工月平均工资更是从2000多元翻到了4600多元。
可巧的是,就在来参观这个展览之前的几天,吴昊在家整理房间,翻出了自己这些年还留下来的一些工资条,边看边想起很多有趣的事来。
2001年,吴昊毕业后来到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他对自己第一次领工资的景象还记忆犹新:工资条上的项目名头很多,分为基本工资、工龄工资、职务补贴、文艺洗礼、岗位奖金等20多项,密密麻麻印了长长的一溜儿,总数是1200多元。
2004年之后,吴昊来到一家文化传媒公司,有了3年工作经验的他再找工作,就有了跟老板喊价的资本。当时他跟老板谈的试用期工资是2000元,转正之后2500元。在这家公司,工资是有固定的增长机制的,每过一年就涨500元,4年后,吴昊已经可以赚到4500元左右了。
2008年,吴昊在跟客户打交道时,竟然被客户看中。来到这家合资的生物医药公司,吴昊感觉一切都很新鲜,要说最特别的,还是工资。这里的工资数额是保密的,每个人都不一样,而且发放形式似乎还倒退了,不是直接汇入工资卡,而是部门经理分别将大家叫到办公室当面给钱。开始的工资条也是打印出来,后来升级了,做成银行的密码纸一样,只有撕开才能看到具体数额,弄得很神秘。
吴昊之前的工资一直很固定,每月只要不迟到、不请假,几乎都是一个数。但在这家公司,每月的工资都是按照级别和职务浮动的。平时的工作量要算考核系数,不仅有个人考核,还有部门考核,还要加上绩效排名的奖金,这样一来,每个月的工资都不固定,有时能拿五六千,有时能“飙”到八千出头。
虽然收入颇丰,可吴昊还是觉得很不平衡,因为公司那些做销售的同事,不仅可以不坐班,而且提成和年终奖比他这做行政的要高出好几倍。在高薪的诱惑下,吴昊申请换到了公司的销售部。第一个月,吴昊干得特别卖力,卖出了30多万元的业绩,月底经理把他叫去,给了他一个厚厚的信封,告诉他这是他的提成。一接过来,吴昊心里一惊,厚厚的一沓,“手感很好”。吴昊没好意思当面打开,赶紧把信封塞进提包,溜到楼道间打开一看,竟然有整整两万元!“那感觉绝对是一王老五!”
“前几天,我翻看这些工资条的时候,我儿子也凑过来看,跟我说‘你那时候一个月才挣1200元钱啊?’他觉得1200元好少,不过这也正常,1200元拿到现在,还不够他上兴趣班一个月的学费呢。”
说了这么多,吴昊总结了一下,“10年间,我的工资涨了16倍,以前没细琢磨过,那天翻工资条的时候这么一算,自己也着实吓了一跳。虽然物价这几年也是一个劲儿地涨,不过总的来说,小日子过得还是挺幸福的。虽然没有发大财,但总算是脚踏实地,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