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如何分类才合理?上海外国语大学李志力等6名同学深入社区进行调研,提出了合理制定分类标准、推广专用垃圾袋等建议,得到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的认可。昨天,这个项目获得了第四届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一等奖。
有54所高校共542支团队参加了这次活动,青少年维权、老年临终关怀、小微企业生存、无障碍设施建设、公共绿地维护等热点都成了大学生的研究对象。
从2009年起,团市委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市学联,多方参与,搭建平台,共同开展“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上海的大学生聚焦社会实际问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增加才干,贡献自己的智慧。
聚焦社会热点
紧扣时代脉搏
以往,大学生社会实践容易“华而不实”和“浅尝辄止”。“知行杯”则要求大学生在观察中探寻社会症结,在实践中提出对策和建议。
大赛每年都提出了切合社会实际的选题,2009年针对迎世博600天行动城市文明建设,就窗口服务、环境整治、公共秩序等方面存在的难点问题展开调研;2010年以“低碳世博,和谐城市”为主题,鼓励大学生投身志愿服务、更新城市发展理念;2011年以“给力‘十二五’,创新我先行”为主题,为上海“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
2012年更以“聚焦创新驱动,服务转型发展”为主题,服务上海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每一年的选题都紧扣时代脉搏,实现促进学生成长和服务城市发展的互助双赢。
各方合力支撑
提供实践指导
“知行杯”社会实践大赛邀请市建设交通委、市交通港口局、市绿化市容局、市卫生局、市旅游局等委办局相关负责老师为项目提供实践指导,项目一起选、课题一起做的新型实践模式改变了大学生“单打独斗”的局面。
2009年首届“知行杯”大赛中,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的陈纯同学原本打算研究机场的雨水循环系统,在与市建交委的老师探讨之后,他发现这个研究课题样本少、难度大,并不适合做深入调查。陈纯和他的团队及时把研究对象调整为居住区的雨水利用情况,拿到了很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这几年提供给学生的一些课题,各委办局提炼的一些贴合民众、贴近生活的项目,帮助大学生“沉”下去了解上海,真正触摸脚下的土地。部分课题的研究成果在验证可行性以后,还有望在全市推广或纳入委办局的工作计划。
结合专业优势
强调学以致用
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把自己所学专业和实践内容结合起来,围绕“小细节”做出“大文章”。
今年大赛中,复旦大学“经济危机下小微企业生存与适应——以灵活用工制度为切入点对浦东新区下沙镇小微企业的调研”等项目,从现存制度切入,聚焦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以此关注宏观经济问题。上海体育学院调研青少年脊柱健康问题,还特别进入几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传授儿童脊柱健康知识。
据悉,今后主办方将继续完善委办局指导、高校负责、团队协作的三位一体机制,推广跨校联合组队,实行全过程全方位跟踪式指导培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责任编辑: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