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官员微博上很潮 大批官员触"网"入"微"

2012年11月01日 09:02   来源:南方日报   

 

简仁山 绘

    与政府官员就社会热点话题展开“平等”对话,甚至直接诟病和质疑,在广东启动网络问政5年后,已不是新鲜事。随着大批官员积极触“网”入“微”,有关微博官员的角色定位,成为争论不休的话题。

    官员微博,究竟应该纯粹于一种个人表达,还是应该视作一种职务行为的延伸?种种争议的背后,又预示着新媒体时代下,微博官员们应该坚守怎样的行动逻辑?

    领跑全国

    广东官员微博上很潮

    近几年,在广东官员中,用好微博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在微博异军突起并迅速成为舆论新阵地时,一大批党政官员便第一时间进驻微博,并由此开启了广东官民互动的一个全新时代。

    廖新波就是其中最早尝鲜的人之一。2009年8月28日,新浪微博启动公测。工作人员找到了已经在博客中风生水起的廖新波,并向他发出邀请。听完一番简单的介绍后,他立即就萌生了兴趣。

    7天后,@医生哥波子正式落户新浪微博。截至日前,仅新浪微博上,廖新波的微博数就达到了6800余条,粉丝人数更是超过了245万,@医生哥波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广东微博名人。

    尽管声名鹊起,网络影响力斐然,廖新波却并非是广东微博官员中职务最高的。广州市政协前主席林元和,则是全省副省级官员中第一个实名开微博的人。这位“微博控”,在任期间还一举推动了广州市政协委员微博议政平台的开通。2011年6月,广州百名政协委员集体开微博,已经成为新时期政协议政的一段佳话。

    与此同时,深圳、佛山等地的党政官员也开始行动了。刘润华在深圳市民政局局长任上,成为该市局级官员中实名开微博的第一人;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邓伟根则以“樵山潮人”为名,刮起了一阵微博“潮人体”旋风;肇庆市公安局警察公共关系科科长陈永博,则被称为“中国公安微博第一人”……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显示,去年全国各省区党政机构和公务人员微博议政排行中,广东位列第二。其中,在活跃度和传播力排行上,均稳居全国前列。

    动机迥异

    官员都有自己的表达模式

    入“微”两年多来,黄业斌一直没有离开过他的“网上办公室”。他邀请市民分享“感动”,与新客家人探讨“归属”,和一线工农评说“幸福”……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困、释民惑,网友们不时还会收到一份特殊的惊喜——来自市委书记的亲笔批示。

    他还常常在微博上主动发问,让网友为惠州开“处方”。坚持阅读每一条网友留言,企盼从中发现真知灼见。在他看来,“开微博就是网上办公”。尽管会增加工作时间和工作压力,但他乐此不疲。

    与黄业斌相似,林元和在广州市政协主席任上时也全力倡导“微博议政”。不仅身先士卒织“围脖”,还不惜“网开一面”地开出各种优惠条件,鼓励政协委员入微。目的就是激发他们的履责意识,创造性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

    不过,同样有着官方身份的廖新波却不主张把政治融入微博,他更愿意将他的“菠菜园”视作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粉丝可以因为卫生厅副厅长而关注我,但在交流时,我更希望出现在他们眼中的是廖新波这个人。”他说。

    因此,廖新波的微博题材与形式均很丰富。除医改、医生、医院等中心话题外,还时常会关注并评点环保、交通、食品安全等社会民生热点话题。

    不囿老套的亲善姿态加上个性化的表达,为廖新波赢得了全所未有的关注度,但官员微博的特殊性,让他也时刻感受到身上沉重的政治包袱和风险。“稍微一讲‘错’就会形成轩然大波,成为社会的众矢之的、媒体的焦点。”在身陷过“误诊门”、“献血门”、“医生尊严论”等多重网络舆论漩涡后,他深知博海惊险。

    黄业斌和廖新波只是广东官员行走微博所选择的两种不同路径。在更广泛的范围里,越来越多的官员正在尝试着各种适合自身的微博表达模式,由此也揭开了官员微博背后的真实行动逻辑。

    双重身份

    公私难分开,官员很纠结

    显然,官员微博因官员自身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其完全“私人化”终归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官员微博中的言论常常会被公众不自觉的贴上公共标签,尤其是在涉及政务话题探讨时,往往会被“放大”定格为官方执政者、或是官方机构的直接代言。

    谈工作,还是谈生活?当官员微博不得不在职务角色与个人身份的转换中纠结时,微博官员们也频频会在去或留的问题上出现徘徊。

    事实上,因为种种原因,许多积极入“微”的官员仍然选择了在微博上淡化官方身份或职务。一些党政官员虽然实名注册,但通常会注明微博与政事和身份无关;一些虽然化名但身份早已曝光的官员,往往回避进行官员职务认证,而是使用学术机构兼职身份,有些甚至连所在部门也不公开;而更多的人,则选择了在微博上沉默的“潜水”。

    然而,微博已然成为官员必须掌握的一种执政手段。

    省委书记汪洋就曾要求,各地领导干部不做网络菜鸟,带头“上线”、“触网”、“开微博”。今年6月,广东省21名地级以上市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网络应用技能考试,书记、市长们还被要求考核发邮件、看微博、上QQ、回复网友问题。

    “来到这个位置上,就应该表达,掌握好话语权。为什么不尽量表达自己的意愿,或者说理想呢?”廖新波说。尽管有担心、有压力,但他觉得现在“关闭微博比开微博还要难”。为避免出现自己的话让“卫生厅被代表,医疗队伍被代表”的情况,他采取了将问题拿出来讨论、平等沟通表达方式,而在语言上也尽量去官味化。

    其实,在多元化、草根化的微博话语环境中,习惯了传统政治话语体系的官员们,必须重新学习说话、听话,官员微博也必须遵循一种更开放也更有责任的行动逻辑。

    “官员开微博首先要学会‘听话’,即倾听网友的意见、建议。”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张志安说,官员要在真诚的倾听中读懂民意,并以此作为政策制定的参考,并学会在微博上“说人话”,不讲刻板、空洞的“官话”,而是以通俗易懂的真话与网民进行互动交流。

    “不忽悠、不作秀、不回避是基本原则,网络问政就要真问、互信,真听、实干。”秉持微博工作化的黄业斌也说。而在廖新波看来,官员微博不能哗众取宠,要守住本职和本质,因为里面包含着责任和良心。

    而现实中,像廖新波一样,一批官员微博凭借自身的个性化表达引得了众多粉丝的热捧。微博官员们通过微博展示自身价值观与理念,发挥人格力与影响力,并由此强化和带动公众对其身后的政务职能部门的信任和理解。

    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教授郭巍青认为,微博官员在与网友的来往中,往往会体现出真性情、真水平。越来越多个性化官员微博的出现,既显现了广东政界的开放风气,也体现了从政者的责任感。

(责任编辑:秦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