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定价权 大豆只能“吃”不了兜着走

2012年11月15日 10:06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今年初以来,美国农业部大幅度调低美国大豆产量,理由是美国遭遇了“50年不遇大旱”,将造成大豆等农作物大幅减产。同时,包括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也紧随美国发出世界粮食产量将减产的信号,称粮食价格将上涨,甚至不排除出现饥荒现象。

    在美国的“忽悠”,以及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捧潮下,国际粮食价格开始走高,特别是国际大豆、豆粕价格涨幅非常大,中国企业开始在价格高点大肆采购。前10个月我国大豆进口量为4834万吨,同比增16.6%。在国际大豆价格高位运行的9月、10月,中国分别进口大豆497万吨和403万吨。

    然而,中国企业高价采购大豆后,美国农业部开始调高大豆产量估值,直接冲击国际大豆、豆粕价格。在价格高位购入大豆、豆粕的中国企业受损最大,业内人士告知,压榨企业加工一吨大豆将亏损约500元,复工不久的东北压榨企业又面临全面停工的窘境。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004年曾上演过相似一幕。同样是价格剧烈波动,中国企业高价收购,此后大豆价格骤降,大豆还没运到岸,部分企业就已支撑不下去,外资趁机廉价收购。幕后黑手仍然是美国农业部。那么,为何美国农业部屡屡“导演”相似剧情,中国企业为何屡屡上当受骗?个中原因值得我们反思。

    说到底还是因为我国失去了大豆产业的定价权,把大豆定价权拱手让给了美国。在商品为王的情况下,谁拥有物资商品,谁就掌控着最终定价权。东北大豆产量的减少甚至全面萎缩是我们失去定价权的根本。当前,中国大豆对外的依存度高达80%,绝大多数都需要进口,怎能拥有定价权呢?一旦失去定价权,加上信息不对称,必将任由产量大国“忽悠”,这是美国在大豆行业将中国企业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主要原因。此外,美国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美国的期货等金融市场相当发达,并且在世界占有绝对地位和主动权。美国机构发布的信息都将会对世界市场带来影响,况且,在大豆产量估值上,由美国农业部发布的信息,其影响力更大。

    美国农业部在大豆产量估值上的“出尔反尔”,其目的在于维护美国企业的利益,但却“坑”苦了中国企业。在价格高位购入大豆的企业,亏损是必然的,压榨企业经营将更加困难,不排除停工停产。更加严重的是,高价购入大豆的中国企业可能被海外企业低价收购。

    痛定思痛,关系国人生计的农作物市场供给绝对不能放在国外。东北大豆的全军覆没是一个教训,恢复东北大豆昔日威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恢复东北大豆绝对产量上,需要政府出台保护性政策,一旦大豆价格下挫或者被国际打压,国家应该采取保护价收购政策。同时,适度限制进口大豆规模。再者,在恢复产量的基础上,东北大豆应该提高生产率,提高品质,集约化经营,降低成本。

    无论是大豆种植者,还是大豆加工企业,包括豆粕等经营者,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定要有风险意识,比如:这次损失最大的是没有在期货市场做套期保值者。因此,面对农副产品特别是海外依存度较高的农作物,一定要善于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工具——套期保值,最大限度地避免遭受损失。

(责任编辑:韩茜)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