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今年8月底四部委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政策出台后,人们对于各地异地高考的具体方案就翘首以待。近日,黑龙江省率先公布了2013年异地高考报名规定,成为第一个明确异地高考具体条件的省份。山东、福建、浙江等10余个省市也已表态,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具体方案最迟将于今年年底前公布。一时间,“异地高考”成为热词。
最令人关注的是异地高考的门槛。如果设限太多、门槛太高,异地高考必然使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人们普遍认为,黑龙江省的异地高考规定比较人性化,门槛不算高。但是,其他省份的规定是否也会这样“平易近人”?对此人们并不乐观。教育部负责人曾明确指出,异地高考不仅要对学生条件、家长条件提出要求,还要考虑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城市资源承载能力等。日前针对“你如何看待异地高考准入条件”进行的网络调查表明,三成受访者认为“条件过于苛刻,希望降低门槛”。
然而,门槛太低也会出现问题。不少人担心:为了孩子高考,会不会有大批家长去大城市谋职就业?务工人员子女的数量庞大,城市的住房、学校等资源不足怎么办?异地高考怎样才能不稀释流入地教育资源、不损害流入地学生的利益?特别是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异地高考,难度更高、影响更大,必须采取审慎态度,科学决策,既不能畏葸不前,也不能操之过急。门槛设多高,口子开多大,的确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尽管有难度、有风险、有争议,但异地高考的推进必须坚定不移。促进教育公平,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异地高考,正是撬动教育公平的重要杠杆。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目前,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已超过1200万人,确保他们享有和城市学生一样的入学机会,正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然,异地高考只是高考改革的一项内容。促进教育公平,必须全方位实施高考改革。比如,加大自主招生力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强化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改变一考定终身;探索部分科目一年多次考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高职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组织;完善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和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等等。为此,在期待各省异地高考方案的同时,人们更期盼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早日出台,为推进教育公平扬帆击楫。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