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航程

2012年11月16日 09:41   来源:解放日报   
    旗帜高扬,信心激荡。

    14日上午,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

    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历史将在这里留下鲜明印记。

    上海180多万共产党员、2300万人民群众和全党全国人民一样,心潮澎湃、豪情万丈。

    大家认为,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八大报告是一个突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报告,将动员全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未来。

    扬帆起航凌云志,中流击水正当时。大家纷纷表示,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立足全国发展大局,把握上海发展定位,充分认识肩负的重任和使命,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谱写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崭新篇章,为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奋斗。

    科学发展凝聚共识和力量

    【感言】“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必将凝聚起中国继续前行的共识和力量。”

    ——虹桥街道居民唐晓娜

    党的十八大通过了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化为全党的意志和行动纲领。上海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去,为实现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贯彻落实好十八大精神,必须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在党章中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这意味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力奋斗中形成了与时俱进的行动纲领。”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齐卫平说道。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桑玉成表示,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之一,必将长期为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提供强大思想武器。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主任助理王友明表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理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不仅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还要促进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发展中解决存在的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要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类复杂关系和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合力。复旦大学教授俞吾金认为,社会主义社会要向前发展,就需要获得发展的动力,而这一动力正是从改革开放中获得的。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体制上种种障碍被打破了,生产力发展了。面对改革发展中新的结构性问题,如何全面协调,以可持续的方式推动社会均衡地向前发展,正是科学发展观所要探讨的。

    市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认为,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将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落实。教育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创新育人模式,推动科技协同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实力。

    落实十八大部署,需要切实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团市委、市青联表示,组织动员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是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十八大报告充分肯定了青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对广大青年提出了殷切希望。上海青年深切感受到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要将报告精神落实到具体的思想和行动中,以饱满的精神和火热的实践在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征程中焕发出青春光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描绘幸福画卷

    【感言】“幸福”正成为一个流行词,十八大报告又为未来的民生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我们相信全民“幸福蓝图”不久将宏伟呈现。

    ——网友“海上生明月”

    党的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却是质的飞跃。

    党员干部和群众纷纷表示,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为老百姓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

    “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更高的战略地位,体现了党中央对形势的准确判断与超强应对能力,也彰显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必将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和决心。”崇明县的党员干部们表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权益,“崇明三岛70万人民闻之欢欣鼓舞,信心百倍。”

    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对“幸福”有了更高的追求。

    “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也是国家和上海医改的目标。”来自上海卫生系统的党员们深受鼓舞,也深感重任在肩。大家一致认为,落实好十八大提出的“病有所医”要求,上海医疗服务既要重高端,更要强末端。紧跟世界医学进步潮流,提升治疗水平和能力,是未来上海医疗卫生事业的一大努力方向。而提高涉及更大范围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更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张鸣认为,十八大将文化建设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上,文化强国的“路线图”已然清晰。循着这条路径展望未来,我们看到的将不仅是国家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更有人民“精神幸福指数”的大提升。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广大党员干部也表示,将继续推进“城市光网”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未来上海将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积极拓展“智慧社区”等各类关系民生的“智慧应用”,为申城千家万户展开未来信息生活的美好画卷。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干部群众表示,要认真落实十八大报告中“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要求,努力促进充分就业,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同时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

    创新驱动提升上海竞争力

    【感言】美好的蓝图已经展现,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上海要向历史和人民交上一份出色答卷!

    ——党员朱敏洁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海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上海的干部群众表示,十八大为上海未来发展乘势而上明确了方向。

    大家认为,上海发展要“不犹豫”,充分认识上海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盘棋”中的角色定位和历史责任,矢志不渝地加快从经济增速的领跑者向转型发展的先行者的转变。

    “长宁区财政收入已经连续12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发展进入了转型期,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稀缺,依靠传统模式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难度日益加大。”长宁区的党员干部们表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区综合功能,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努力走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路。加快创新转型发展,尤其要高度关注新业态发展,支持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

    长江联合集团董事长王亚奇表示,集团作为长江流域经济联动的市场化平台,要依托多元化、股份制、跨区域等体制创新的先发优势,坚持打好“长江牌”和“中华牌”,通过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手段,以有限资源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体现国资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也要“不徘徊”,充分认识唯有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才是上海走向明天赢得未来的唯一选择。

    来自本市科技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表示,上海到2020年要建成要素齐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合作开放的创新体系,需不断增强各类创新主体的能力,加强科技金融的结合,畅通技术研发与应用转化的渠道,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有效落实法规政策,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提升整体效能,提高创新效益,确保上海的知识竞争力进入亚太地区前列。“这是新起点、新希望、新征程,我们要顺势而为、奋力拼搏,为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上海的贡献。”

    市金融党委、市金融办机关党员干部表示,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上海金融系统要勇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紧紧抓住当前全球金融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的战略机遇,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创新,加快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大力支持功能性金融机构在上海集聚发展,积极配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加大区域金融交流与合作,力争到2015年基本确立上海的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地位,不断增强上海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始终保持上海金融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还要“不退缩”,充分认识到上海的转型要有义无反顾的决心和“壮士断腕”的魄力,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智慧闯出转型的广阔新天地、新空间、新坦途。

    百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生表示,企业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就必须进行理念的变革、模式的转型、方式的扬弃,必须进行商业业态、体制、机制、制度的创新。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席时平表示,面对企业经营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较多、原材料价格波动、成本持续上升等不利因素,集团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把“危机”转化为“机遇”,在转型上有新思路,在创新上有新举措。

(责任编辑:秦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