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指数国内外成功应用
不同城市的交通指数不具可比性
交通指数在国内外已经有成功应用的经验。例如,美国每年发布《城市畅通性报告》,选择交通拥堵指数等指标,定期评估并向公众发布。
随着我国交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北京、上海等国内城市也研究了不同定义、不同算法的交通指数,发布后对所在城市的交通出行引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深圳交委特别指出,交通指数是根据所在城市的实际特点进行定义和计算的,不同城市的交通指数之间并不具有可比性。
例如,深圳市交通指数在定义和算法上主要针对深圳城市和交通运行情况,采用出行时间的概念,通过大量实地调查和问询标定参数,建立拥堵等级划分标准和指数计算模型,较好地符合了深圳市居民对道路状况的实际感受。其他城市同类型的交通指数在定义上则各不相同,包括采用道路饱和度、综合加权或拥堵路段里程比例等。
科学监测道路运行
辅助交通规划决策
截至2012年8月底,深圳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18万辆,道路车辆密度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全面、客观地掌握交通运行状态,可有力提升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决策的科学水平,对于交通拥堵治理相关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交委介绍,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利用交通指数,能够动态跟踪和监测拥堵状况和变化趋势,识别诊断交通拥堵片区、路段和节点,及时制定和出台相关管理政策,合理安排和实施交通改善措施,同时,可以科学评估重大交通基建如轨道、干线道路等、交通事件如特殊天气、交通事故等的影响,并可作为重大交通政策的考核目标和定量评估手段。
(责任编辑:尹彦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