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轨道公司5亿多购地仍给工人打白条 拒绝解释

2012年11月28日 11:09   来源:大河报   李一川 周广现 李岩

  郑州轨道公司连发咄咄怪事——

  工人工资打白条 五亿多元购地王

  该公司董事长郭拥军回应:“资金来源不同”,并拒绝再做解释

  昨日本报关于“郑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土建07标段郑东新区车辆段与综合场站”事故频发的报道,引起众多读者关注。

  核心提示

  昨日,本报以《接连出事地铁“平安工地”不平安》为题报道了“郑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土建07标段郑东新区车辆段与综合场站”事故频发的事情。报道刊发后,记者了解到因事发地属郑东新区,郑州市建委随后介入此事调查。目前,死者工人家属获赔17万元。

  与此同时,不少市民及知情者打来电话诉说郑州地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前段时间爆出‘新地王’,郑东新区龙湖一地块被郑州轨道交通置业有限公司以5.29亿元购得用来建豪宅。当时,我就纳闷,目前郑州地铁还未运营,资金一直很紧张,地铁公司哪来的钱做房地产呢?”市民刘某质疑说,他希望能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

  钱紧?

  知情者曝郑州轨道公司工程款支付不及时

  “平安工地如此,未获此殊荣的工地该是啥情况?老汉讨要10个月的工资、在工地蹊跷死亡,工地方竟说是小事儿。真不知道在施工方眼中,啥样的事情算大事儿。”看到报道后,不少市民打来热线谴责说。

  昨日,记者从事发工地相关负责人徐俊勇处了解到,他们已赔偿死亡工人韩中超老汉的家属17万元,此事目前双方已私了。

  “郑州轨道公司也欠我们钱,都一年多了。现在据说是郑州轨道方面欠施工方,施工方又欠我们,欠的还不止一家施工方,让人无奈呀!”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

  到底工人工资无法按时发放问题在哪呢?记者昨日下午电话联系了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拥军。郭拥军说,轨道公司都是按合同给施工单位结账,不存在欠薪问题,欠薪问题是施工单位和工程队之间的问题。不过对施工单位欠发工人工资的问题,他们也会监管。

  查询本报热线,记者发现有关郑州轨道公司的投诉时有发生。去年11月17日,二三十名来自南阳的工人在郑州火车站修建地铁,活干完了,却只领到了一纸白条。

  钱多?

  郑州轨道公司豪掷数亿购“地王”

  “前段时间,郑州市轨道交通置业有限公司花5.29亿元拍得郑东新区龙湖的一块地,每亩价格为936万。当时,我就纳闷,地铁修建一直资金紧张,还没营运,哪来的钱投资房地产?他们是不是把修地铁的钱挪用了来买地?”市民刘某爆料说。而记者从郑州市财政局和国资委相关人士处了解到,由于目前郑州地铁后续的5#、2#线都在开工中,资金使用的确较紧张。

  接线索后,记者进行了核实。资料显示,今年7月11日,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以总价5.29亿元成功摘牌拿到郑政新出[2012]9号地块,当时刷新了郑州土地成交价格纪录。936万元/亩的成交单价,8300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创下当时土地成交新高。

  据了解,这是2010年国家在实施新一轮调控以后,郑州诞生的首个新地王。

  资料显示,郑政新出[2012]9号地块坐落于郑州市九如路东、龙湖中环南路北,土地出让年限70年,容积率大于1并且小于1.7。“一看即知应是豪宅项目,估计是双拼别墅或是复式加洋房。”郑州一家置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郑州轨道交通官方网站显示,轨道置业是其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对地铁沿线的物业开发。昨日,记者对这块地进行了探访,发现九如路东风渠北侧正修路,附近很荒凉,连最基本的配套设施都没有。“这块地要开发还得两三年,没听说附近要修地铁!”一修路工人说。

  “轨道置业一上来就掷出5个多亿拿了个豪宅项目。它购地的钱从哪来呢?地铁资金是否被挪用呢?这需要给公众一个交代。”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宋向清质疑说。

  面对记者提出的轨道置业拿地的钱从何而来问题,郭拥军只说“来源不同”,就拒绝再对此解释。

  质疑

  违背国家调控政策

  “大手笔”拿地

  郑州轨道公司

  “不务正业”

  采访时,有关专家提出,郑州轨道公司作为一家国有独资公司,“豪掷”5亿多元拿地本身就与国家政策相悖。因为,为做好房地产调控工作,2010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文件《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提出:“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国有大企业的房地产投资行为。”后来,国资委又提出主营业务非房地产的国有公司要退出房地产领域。

  其实,据记者了解,今年5月,南京市政府更是严令所辖的国有公司退出商品房开发。

  作为主营业务为地铁建设和运营的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大手笔”投资房地产领域,并造就新“地王”产生,其做法和国家关于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吻合吗?该地块如此低的容积率,是不是要建豪宅呢?

  记者就此问题采访郭拥军,但在说明采访意图后,他以“正在开会”为由果断地挂了记者的电话,一直到截稿为止,他也未再回过来电话回答记者的问题。

  “郑州市轨道公司‘大手笔’进入房地产领域,并造就郑州新‘地王’,其做法和国有企业身份不符,与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背道而驰,这种‘不务正业’的做法更与当前郑州市急需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目的相悖。”宋向清说,作为国有公司的郑州轨道公司投资应该符合国家的政策,和国家的政策相吻合。

  昨日,本报有关地铁的报道引发不少市民和网友讨论、关注,有微博网友@本报官方微博希望本报提供联系方式。如有市民或网友对郑州地铁发表意见和建议,可拨打本报热线0371-96211反映。

(责任编辑:石兰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