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简介
昨日上午10时,微电影《生死问答》在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楼多功能会议厅举行首映式。
这部片长15分钟的微电影,是我省首部艾滋病防治题材的微电影,作为新的艾防宣传方式,得到了看片观众的一致好评。
今天,是第25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省艾防办、省卫生厅在河南农业大学北门举办宣传活动,同时在紫荆广场开展大型义诊咨询。
记者 邢进 见习记者 施杨
【故事】一个艾滋病恐慌者的心路历程
在短短15分钟的时间里,微电影《生死问答》讲述了成功人士钱伟豪在一次聚会中,抵挡不住性感女孩的诱惑,在醉酒情况下发生了一次婚外性行为。
不久之后,长时间发烧不退的他怀疑自己感染上了HIV病毒,身心历经磨难,自暴自弃,追悔莫及。最终,在疾控中心艾防办医生的心理疏导下,消除重重顾虑,坦然面对并接受HIV病毒检测。
检测结果呈阴性,钱伟豪虚惊一场,并没有感染艾滋病毒。
在得知检测结果后,激情与活力再次回到了这名英俊潇洒的企业家身上,他开始关注艾滋病防治,并参与到艾滋病防治的公益活动中。
《生死问答》艺术地再现了工作在艾滋病防治一线的工作人员的职责,通过微电影的形式告诫人们在生活中不要有不当的性行为。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要在3个月的窗口期之后才能检测出来。
通过电影,观众可以了解到,艾滋病是可防可控的,日常生活接触,像一起洗澡,一起和家人吃饭、握手、拥抱和礼节性接吻都不会传染。
如果真的感染了艾滋病,在治疗上要坚持进行抗病毒治疗,定期检测、随访,这样控制好病毒载量,保持免疫力,艾滋病感染者可以正常生活数十年。
【创新】通过微电影,让大家掌握科普知识
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松强,是这部微电影《生死问答》的总制片人。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2月1日是第25个世界艾滋病日,谨以此片献给艾滋病防治一线的工作者。
这部微电影的拍摄,是疾控部门在艾滋病防治宣传中的一次创新和尝试,“我们就是要通过微电影的艺术手法,让人们轻松观影的同时掌握艾滋病防治的科普知识,让广大人民群众珍惜生命,远离艾滋”。
郑州市卫生局副局长许迎喜说:“微电影投放网络后传播速度很快也很受欢迎,以这种新的模式进行宣传,相信效果一定更好,大家也能更好地接受。”
12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艾滋病日。在地球上,平均每分钟都有一个孩子死于艾滋病,有超过1500万的儿童因为艾滋病而失去父母。
目前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在全球居第十四位,更以每年40%的速度递增。
【行动】今天有两场艾滋病日宣传活动
今天,是第25个艾滋病日,今年的艾滋病日宣传主题与2011年相同,仍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英文主题Getting To Zero),副标题是“全民参与,全力投入,全面预防”。
今天上午,省艾防办、省卫生厅在河南农业大学北门举办“2012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同时,在紫荆广场,也有省会各级医疗机构开展的艾滋病防治大型义诊咨询活动,公众可前往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
【数据】河南艾滋病感染者55424例 老人性传播感染人数增加明显
据省疾控中心发布2012年度艾滋病疫情分析报告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31日,河南省累计确认艾滋病感染者55424例,其中尚未发病的感染者7166例,现症病人30660例,累计死亡17598例。其中,2012年1月至10月,全省新发现报告艾滋病感染病例3058例,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7.79%。
报告显示,经性传播感染者明显上升,学生中同性传播感染者所占比例上升迅速。今年1月至10月,新发现报告感染者中,经性途径感染者2286人,占当年报告病例的75%,与2011年同期相比增加48.35%,其中同性性传播426例,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78.24%。婚外性传播逐年增加,同性性传播不断增多。学生中同性传播感染者所占比例从2009年的1.39%,上升到2012年的34.2%。
此外,60岁以上年龄组报告异性性传播感染数量增加明显,当年报告数占异性性传播报告数的比例从2008年的6.4%,上升到今年1月至10月的17.6%。
据省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全省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势头有所减缓,但艾滋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艾滋病整体呈现低流行态势,但个别地区疫情严重。河南省感染率约为每万人5例,但驻马店、周口、南阳、商丘和开封5市报告人数占全省报告总数的75.1%。
还有一部艾防微电影《后来》首映
在第25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由共青团郑州市委支持、青年志愿者们拍摄的一部关于预防艾滋病,传递“不抛弃,不放弃”幸福观的微电影《后来》昨日在青少年宫进行首映仪式。
影片讲述了女主人公在得知男友感染艾滋病后“不抛弃,不放弃”的感人故事,女主人公一句“谁说艾滋病感染者就不能拥有幸福?”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据悉,这部微电影近期会陆续上传到各大视频网站,公众可以直接登录网站进行观看。
评说:何必谈艾色变?
写在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
面对全国接近50万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社会公众是否还有一些难以消除的误解与偏见?
从“世纪瘟疫”转变为慢性传染病
从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人至今已有近30年时间,经历了传入、扩散和快速增长的过程,艾滋病虽然对公众来说并不陌生,但种种关于艾滋病的误解和偏见仍然存在。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说,艾滋病已从“世纪瘟疫”转变为一种慢性传染病。实践证明,艾滋病与糖尿病、高血压一样,可防可控可治,科学合理用药可大幅降低传染性,患者可以活到预期寿命。
定点医院只是过渡
此前,天津艾滋病感染者小峰被两家医院拒诊,而后向第三家医院隐瞒病情才得到手术。事件经舆论曝光后,推诿病人的医院遭到卫生部门的查处。但这一事件引发的争议仍在持续。
卫生部医政司医疗处回应称,定点医院是当前条件不充足时期的过渡管理策略,最终将实现艾滋病感染者在所有医疗机构都能享受安全有效的服务。
就业呼唤平等待遇
在艰难维持生存的同时,艾滋病感染者群体的发展权益越来越受到关注。11月26日,江西艾滋病感染者小齐将进贤县教体局告上法庭,他因报考教师岗位查出感染艾滋病毒被拒录,艾滋病感染者就业歧视维权呼声渐高。
同时,商业保险将艾滋病感染者列为免赔条款,长期以来也是保险行业的“潜规则”。“无论是保险免赔还是就业歧视,都折射出艾滋病感染者的发展困境。”艾博公益艾滋病法律热线律师刘巍说,尤其公务员录用等方面将艾滋病感染者排除在外,负面示范不可小视,传递平等的正能量,才能使感染者加强自我管理,科学治疗。据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