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通过省里的竞争立项,跻身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获得了省财政100万元扶持资金,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不干好不行啊!”12月2日,在仙游龙华镇新建的数控连栋温室主架构前,利农农业技术(莆田)有限公司总经理严生仁告诉记者。
今年,省财政厅、省农业厅下达支农项目资金1000万元,扶持10个企业开展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企业是通过竞争获得扶持的。
过去,财政扶持项目多是请专家评审后部门研究确定,今年为何引入竞争机制?又为何率先在现代农业蔬菜产业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开展?
种苗是蔬菜生产的关键环节,但我省大多采用传统露地或简易大棚育苗方式,优良种苗供应能力滞后,影响了良种推广。而集约化育苗具有省工省力、节约种子和农药、种苗健壮等优点,能促进蔬菜提早成熟、均衡上市,增加产量和效益。根据专家建议,去年,我省在九个设区市蔬菜主产区各选择一个条件较好的大中型蔬菜生产企业,扶持建设一批集约化育苗基地。
“可今年初验收时,效果没想象中的好,各地标准不一,个别还是采用传统钢架大棚育苗。今年,该项目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后,我们决定创新机制,开展竞争立项,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说。
经企业申报、各设区市评审推荐,共有14家企业进入竞争立项评审阶段。今年6月,项目拟承建单位现场抽签,轮流上台陈述,专家现场打分,并按照分数高低,优选确定了承建单位。4家企业被淘汰,其中泉州、龙岩两地无企业入选。
竞争立项,变“相马”为“赛马”,选出了“能干”、“想干”的企业。专家表示,过去评审很大程度上凭企业名气,且带有普惠制的行政分配色彩,平均一个地区一家,矮子拔高也可以,扶持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企业。此次竞争立项,有的企业虽然名气大,但因条件不足、理念不符合要求,最终落选。
竞争立项,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进一步增加了财政资金分配的透明度和扶持效果。目前,扶持资金已陆续拨付,带动企业投入2600万元以上。“省里要求建1000平方米以上的数控连栋温室,我们实际高标准建了5000平方米,将采用国内最先进的进口智能化喷灌系统,项目总投入达940万元。”严生仁说。
(责任编辑: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