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联产:打造西宁最大集中供暖片区

2012年12月10日 08:45   来源:青海日报   花木嵯

  项目简介

  热电联产是指发电厂既生产电能,又利用汽轮发电机产生的蒸汽为用户供热的生产方式,是同时生产电能和热能的先进工艺流程。华能西宁热电厂暨海湖新区供热管网工程项目是我省的重点能源建设项目,也是西宁市的重点市政工程,项目包括热源(热电厂)和供热管网两部分,分两期建成四台35万千瓦的机组。经过近3年多的努力,华能西宁热电厂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10年9月获得国家能源局的批复。2011年4月,投资39.8亿元的华能西宁热电厂暨海湖新区供热管网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开建,热电厂一期工程建设2x350 MW热电联机组,配套建设海湖新区供热管网工程,预计2014年10月全部建成投产。

  项目意义

  发展集中供热项目符合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一项目投产后,将代替以往的小型采暖锅炉,为海湖新区1600万平方米面积提供集中供热,在完善海湖新区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的同时,有效降低市区二氧化碳排放,减少城市环境污染。此外,作为节能减排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这一项目缓解了冬季天然气供气紧张的压力,为全省的电力供应和电源结构调整提供有力的支持。

  现场见闻

  今年冬天,热电联产项目落户海湖新区后迎来了首个供暖季。

  10月15日,大剧院、科技馆、地下人防工程通过临时锅炉房实现了集中供热;10月22日,西宁市海湖新区的安泰小区、文华小区等多个住宅小区和体育中心等公共设施共63万平方米实现了集中供暖。10月25日,39万平方米西钢生活区供热管网经改造后开始供热。华能西宁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章延说:“今年的采暖季,我们点火运行了两台燃气锅炉,第三台锅炉已经完成点火调试,实现集中供热面积104万平方米。从运行这十多天的情况来看,设备运转正常,我们确保居民家中的温度不低于16摄氏度。根据3台燃气锅炉投运后实际运行情况测算,我们已经具备了300万平方米以上的供热保障能力,远远超出了实际供热需求。因此,第四台锅炉虽然已经运到厂区,但我们计划今年供热季结束后再安装。”

  自去年4月华能西宁热电厂暨海湖新区供热管网项目一期工程开工以来,西宁热电厂项目先后取得接入系统、土地预审、水资源、水土保持和铁路专用线建设等国家部委的最终批复意见。虽然热电厂还在开展“五通一平”的厂区建设,但海湖新区集中供热工程敷设28.86公里主干管网,四台备用的调峰锅炉陆续到位,在今年实现了集中供暖。

  下午5点钟,当我们走进集中供热管网工程的厂区,锅炉通风装置的嗡嗡声,让人感觉仿佛是走进了一个大工厂。在厂区集控室的显示屏上我们看到,24小时运转的锅炉使得出水口的温度达到88.9摄氏度,一万两千多吨热水在供热管网中流转,成百上千户居民的家中因此温暖舒适。该公司运行部负责人张民告诉我们,因为目前海湖新区集中供暖的面积不大,加上热电厂项目尚未建成,所以出水口的温度还不是很高。待热电厂建成后,出水口的温度将超过一百摄氏度,供热效果将更好。为了确保供热范围内的热量较为平均,下一步将要建设集中供暖调度中心,实现供热运行的接口控制和全程监控。

  据了解,集中供热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标志之一,而热电联产作为城市集中供热的主要方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多个需要供暖的城市采用。通俗地讲,热电联产就是将电厂中的供热和发电联合在一起,将普通电厂本来废弃的热量,通过热力管道输送到千家万户,使得燃烧同样数量、同样品质的煤炭,不仅可以提供电能,还能供热,大大提高了热效率。此外,热电厂由于锅炉容量大、除尘效果好、还可实现炉内脱硫除硝,相比于小锅炉、火电厂,其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巨大。此外,它还具有调整能源结构、节约城市用地、便于综合利用、减少安全事故等优点。“其实,与小区分散供暖相比,热电联产实现了规模化效益,至少节能50%以上,这就是大工业与小工业的区别。”张民解释说。

(责任编辑:魏笑)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