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热"背后的冷思考

2012年12月12日 17:00   来源:和讯   

  近些年来,公务员招考一直“高烧不退”。最近一则新闻为时下这股迅猛的“国考热”又添上一把“火”:山西人孙远毕业于某名牌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几年年薪已达15万元。这在太原算是不错的收入了。但是,年轻有为的他居然放下工作参加了今年山西省公务员考试。问及原因,孙远说:“毕业的时候看不起那帮考公务员的同学,但是几年来在社会的打拼让我明白,稳定而且长期有保障的生活才是我需要的。”

  孙远说这番话的背景,恰值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截止,据说报名者接近150万人。更有网站调查结果显示,包括应届毕业生和社会考试人员在内,有七成人择业时优先选择“党政机关公务员”。

  从上世纪80、90年代熙熙攘攘的“下海潮”,到近几年来趋之若鹜的“国考热”,时代的变迁与择业的反差令人嗟叹不已。“国考”大热究竟是利还是弊?为什么短短十几年时间,人们的择业观有了如此大的改变?

  百万大军为何同挤国考?

  “国考热”的出现,应当说对社会有一种正向激励效应。上世纪90年代以前,政府人事部门补充干部的方式,大多是推荐、递条子、介绍、转入等形式。这些方法既不能达到任人唯贤的目的,程序上也不公开透明,可谓弊病多多。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堪称是整个公务员录用体系的一次改革。选人用人不再是一张批条就能操纵的,平民百姓也可以打破“身份壁垒”通过考试进入仕途,这充分激发了人才选拔的正向激励效应,无疑对社会发展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然而,在承认这种正向激励作用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国考”的热度实在太高了!据报道,世界各国大学生愿意报考公务员的比例,美国为3%,法国是5.3%,新加坡只有2%,日本公务员排在就业榜单第53位,英国公务员进入20大厌恶职业榜。然而在中国,愿意做公务员的大学生高达68%。

  同样的职业,为什么中国公务员吸引这么多人报考?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对此进行了犀利的点评:人人争当公仆,说明它可能不是仆人。这句话道出了“国考热”的真相。有媒体调查称,国考之热,居首位的原因是职业稳定、有保障,福利待遇好,第二位是权力效用大,灰色收入多,能帮助解决亲友的各种麻烦,再次是社会地位高,而最后才是“为人民服务”。可见,公务员报考者日渐增多,多为逐利而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每年那些工商、税务、海关等坐拥“钱权资源”的职位,总是出现百里挑一乃至千里挑一的壮观场面,一些“冷衙门”则少人问津。

  百万大军同“挤”国考,在这样的举国狂欢下,青年才俊们的成长轨迹,仿佛清晰可现。首先,百余万人竞争公务员这座“独木桥”,需要一年乃至多年的精心准备,大好时光留给应试备考,最终仅有少数人如愿,这显然是对教育体系、人才资源和生命价值的浪费。其次,挤进公务员队伍后,这些佼佼者们慢慢分化开来。一类是最初抱有改革社会弊端理想的人。他们中一些人在官场文化中浸淫多时后,想法发生了改变。另有些人初衷不改,利为民所谋,成为造福一方的一介好官。这样的人加入公务员队伍,也许能使“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之类的言论,以及钱多多、房多多、情妇多多的“房叔”“表叔”们少一些。第二类人则继承了世俗的官僚文化——他们经过长年苦读和一路拼杀,很自然地把职位当作某种补偿,期许一定的特权和报酬。因此,为官者一批批地“前腐后继”就不足为怪了。受贿千万的清华毕业生、“80后”副局长肖明辉,就是这种政治投机心态下催生出来的贪腐产品。第三类人则是所谓的不擅从政者。他们当初为了追求稳定的“金饭碗”,放弃了自己擅长的职业。而由于体制的束缚,很多人难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埋头苦干之余往往心态失衡。这就造成了“围城”现象:外面的人为了进得城来不惜抢破头,里面的人在这个看似风光的行当里,却又觉得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国考热”呼唤分配机制改革

  面对持续升温的“国考热”,我们不能一味苛责择业者们一窝蜂似的选择。年轻人的职业选择,往往是社会现象的多重映射。与其说他们没有理想耽于安逸,不想创业一心求稳,不如说这是青年一代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妥协。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曾掀起一波“下海潮”。大学生们把创业作为自己的梦想。许多体制内的人也弃官从商。风起云涌的“下海潮”,大大推动了民营经济的蓬勃兴起。然而近年来,中国实行大政府体制,政府行政权力成为独一无二的宝贵资源,公务员这一群体,承载着政府权力过大而带来的权力寻租的无限可能,这成为人们竞相报考公务员的体制基础。

  但是,企业的价值在于创造财富,政府机关的作用则是管理并分配财富。“国考热”的出现,意味着知识精英们争相涌向官场,不去生产和创造,而是寄望于分配和分享,无疑折射出当今社会创富能力的衰退。

  有人从中西方年轻人的择业对比可分析了这种现象:“西方国家的人才纷纷涌向企业,创造社会财富,中国的年轻人却争相涌向政府,挤进体制,觊觎社会财富。于是,西方国家把企业做大了,国民富裕了;中国把政府做大了,当官的都富裕了。”

  “国考热”的出现,说明分蛋糕的人在增多,愿意把这块蛋糕做大的人却在锐减。原因在于分配机制出问题了。这是在告诫政府必须对公务员制度进行改革了。事实上,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甚至贫富差距悬殊的现象由来已久,关于政府转型的呼声多年来也始终居高不下。社会其他阶层纷纷要求政府主动约束权力,使权力不能具有太多附加值。毕竟,整个社会财富和机会日益向公务员阶层倾斜,将会导致越来越庞大的官僚人群,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现代民主社会背道而驰。然而,政府一旦转型,其权力与利益必将随之降低。这显然会遭到一批既得利益者们的顽强阻抗,导致民众期盼的各项改革至今难以付诸实践。

  十八大报告中再度提出创新,但是创新不能只停留在红头文件的字面上,流于口号和形式,而应当涉及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如果一个社会的制度和文化不是鼓励大家去创业而是相反,那将很难产生我们自己的乔布斯、比尔·盖茨。”只有国考不再热,创业潮涌动,更多的人才转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创新型社会才能指日可待。这,才是中国实现国富民强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希望所在。

(责任编辑:吴肖叶)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