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李社区一角 胡影 摄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一企业出资1.6亿为辉县孟庄镇南李庄村的351户村民建新型社区,改善村民生活条件,12月12日,该企业负责人在受访时表示,并不希望别人来学习自己的做法,但是希望有更多的企业来效仿自己的做法。
一排排整齐的复式别墅,大理石铺就的中心广场,楼边成组的健身器材和三五个晨练的人,清晨的南李庄和许许多多城市里的小区一样,显得整洁、安静。
“我们村里以前只有一条路,两辆三轮车就错不开身了。”南李庄村的治保主任连波每天清晨都会在村子里巡视一遍。2011年,南李庄社区建成后,村里成立了治保处,他和村里十个年轻人一起开始承担起了社区的治保工作。
连波告诉记者,以前的南李庄村“晴天两腿灰、雨天两脚泥”,村里也不需要这么多人负责治保,现在不仅仅是房子和城里一样了,社区里还有人负责清洁环卫,还有自己的物业处,“城里社区有的,我们这里都有了,”连波说。
这个现在被称为“南李庄社区”的村子拥有351户村民,建于2010年,耗资1.6亿元,全部由河南孟电集团出资,村民没有掏一分钱。
2005年,孟电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范海涛开始兼任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在次之前,他的父亲母亲都分别曾担任过南李庄的村支书。
范海涛接任村支书后发现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村里人也没有自来水,村民每天都要骑着三轮车到村外去拉水。于是,范海涛决定由企业出资近70万为村里打了一眼深井,并为家家户户安装上了自来水,随后,又出资为村里修了一条近300米长的路。
“南李庄是一个小村子,人均耕地只有3分,是卫辉经济条件比较差的一个村子。”范海涛说,南李庄的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靠在外务工。自己担任村支书后发现,村里人有一个习惯,自己家的房子在盖时候总是希望比邻居家的地基高一点,认为这样可以占一个好运势,如果邻居比自己家的房子地基高了就认为自己家的运势会被压住,于是就要再次翻盖房子,这样的攀比在村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很多家庭都把挣得钱用在了盖房子上。再加上村里修水管,铺设电线,建立排水都是一家一户的改造设计,施工难度也很大,于是他就萌生了盖一个统一的居民社区的计划。
1.6亿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是小数字,但是范海涛还是说服了董事会,他的这个决定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连波依然记得范海涛2010年4月1日在村民大会上告诉村民,要出资为村里盖房子后,村里的年轻人几乎当时就同意了,但是村里的老人却顾虑重重。
“我和弟弟都觉得是好事,我父亲却很担心,不知道小区改成后会是什么样,后来范书记自己找了一辆大巴车,拉着村里的老人们到城里去参观城里的小区,”连波说,那天回来后,自己的父母都很高兴,父亲还一个劲说,希望能早点住上城里那样的房子。
4月1日开动员会,4月6日全部搬迁完毕,4月18日正式动工,同年年底完工,最多的时候同时有20多个工程队,近5000人在这里施工。
“这个小区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忠孝两全的事。”范海涛说自己做这件事即为村民做了好事,一样做过南李庄村支书,对南李庄有着深厚感情的父母也觉得特别的高兴,村子施工的时候80岁的老父亲每天都去工地看着,工程完工后,父亲拉着他连声说“做得好。”
目前,随着卫辉的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范海涛利用南李庄的区位优势,在村子周围建了一个建材市场和一个农贸市场,安排村民就业。村里45岁以下的村民可以去孟电集团,由集团负责培训安排就业,或者在农贸市场和建材市场工作,45岁以上的也可以在这里从事一些简单的环卫工作。
2011年,新区建成后,村里一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开始陆续回到村里,开始在附近就业,截止目前,已经有30多户村民回迁回了新社区。
“村民现在的居住条件好了,但是这并不表示他们真的就能像城里人一样生活了。”范海涛说,作为一个村支书,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怎样帮助村民寻找到致富的道路,让他们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他表示,自己做的这件事并不希望别人来学习,但是希望有人能够来效仿。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