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频道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末日经济”成商家炒作噱头 末日船票最畅销

2012年12月18日 15:34   来源:山东商报   唐娜

  如今,离谣传的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还有三天。虽然所谓“末日”说法早已被科学家否认,很多人也对此一笑而过,但精明的商家并不想放过这个商机。随着12月21日临近,越来越多的末日产品出现在市民眼球里,“末日经济”商机已成部分商家近期炒作对象。

  昨日,记者登录国内多家大型购物网站发现,打着“世界末日”噱头的促销商品也是铺天盖地,不少商品被网络商家们贴上“末日”的标签。在某大型购物网站,记者输入“世界末日”关键词进行搜索,立即显示出与其相关的万余件商品。其中,包括末日船票、末日避难包、末日T恤、末日生存手册等等在内的各式各样的商品都被贴上“末日”标签,不少商家更是打出“全面武装、逃出生天”的噱头来吸引买家的眼球。在众多的“末日”商品中,最为畅销的莫过于末日船票。记者随意进入一家出售“2012诺亚方舟世界末日船票”的网店发现,该商品分19元的非定制款和20元定制款两种,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销量近3000件。其中截止到下午5点,昨日不到一天共夫就销售233张。该网店一位客服人员表示,进入12月以后尤其是最近一周,购买“船票”的买家持续增加,有些人一买就是10张,多是作为礼品送给亲朋好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末日商品虽在网上炒得火热,但实体店里却比较少见。在省城街头多家时尚礼品店,并未见到末日商品的身影。与此同时,跟风世界末日营销的还有旅游行业,在部分旅游网站打着“末日游”旗号推荐海岛游不在少数。只是与末日商品相仿,在省城多数旅行社并未找到以此为宣传噱头的旅游商品。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有节过节,没节造节已经成为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促进消费。利用末日说法来促销看上去有些荒谬,但部分商家正是利用这种“玩笑式”手法进行推销并赚个钵盈盆满。 (记者 唐娜)

(责任编辑:袁霓)

鍒嗕韩鍒帮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